123读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123读书小说网(123dushu.cc)

首页 >>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 >> 第284章 爱国科学家徐光启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123dushu.cc/141119/

第284章 爱国科学家徐光启(1/2)

李白暗中施展神识天赋,没过多久,已顺利将徐霞客的技能和相关信息窃取到手,便将他交给李元芳应付,自己则踏着闪现疾风步,瞬间来到徐光启的跟前。

徐光启是法师打扮,手中拿着一本魔法书,默念咒语,用火墙、冰封球、雷电光网、压缩空气炸弹等各种东西,来对付李白。

闪现疾风步!

寒冰吸星掌!

火焰旋风击!

金光乾坤剑!

李白施展各种技能,尽量跟徐光启拉近距离,然后通过频繁的身体接触,窃取对方的技能和相关信息。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徐家汇,是华夏国上海地图中最重要的地名之一,与这个城市最重要的先贤、明末爱国科学家徐光启的名字相联。

很多年以前,上海还远不是大都市时,因徐光启而闻名的徐家汇拉开上海近代文明的大幕。

在政治浑浊的晚明,徐光启卓尔不群,学习西方新知识、新思想,将华夏国在农学、天文学、数学、军事思想等领域的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缅怀先人,关照当下,徐光启超前的眼光、开放的态度、求变的精神,以及学以致用的科学理念,对于当今的上海人,乃至整个华夏来说,仍具有现实价值。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是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大学士。

有学者曾说,徐光启身上具备的品质——容易接纳新事物,已经成为继承者的特征。

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军事思想等领域,徐光启拥有跨时代的成就。

他主持历法修订和编译《崇祯历书》,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

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为华夏引进世界近代科学奠定重要基础。

他的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著名的《农政全书》共60卷,70余万言,其中关于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的论述,极大推动了华夏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在军事思想上,以“求精”和“责实”为核心,并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是华夏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帝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

曾有人质疑,徐光启的成就是建立在翻译之上。

其实,翻译也是一门学问。比如说对于几何二字的翻译,用明代o”听起来就像是“几何”,还能让人联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而徐光启对于亚里士多德哲学著作的翻译,则精准地对应了宋明理学的术语。

他有一个著名的主张:“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

上海人徐光启,是自李时珍后,明代又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他生于嘉靖41年,父亲是个小商人,家里有一点土地,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所以他从小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对他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徐光启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进了县学,成了生员,三十五岁时回乡,参加了本省的乡试,一举夺得乡试的第一名,中了解元。

四十二岁时,又到北京参加中央一级的考试,中了进士,后来在翰林院做了个小官。

当时由于朝廷的腐败,徐光启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在总共只有七年的天启年间,他在朝三进三出,虽说做到了礼部右侍郎的官位,但是权奸当道,他一事无成,最后离职回家。

这倒使他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能够更加专心致志地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从万历到天启之际,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在北京居住。

这期间,徐光启和他来往密切,两人一起研究数学、天文、历法,以及地理、水利等学问,合作共同翻译了不少科学方面的著作,其中有《几何原本》、《秦西法》、《测量法义》等。

徐光启从而成了华夏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

1629年,崇祯皇帝继位后,委派徐光启负责重修历法的工作。仅用了四年时间,就编成了《崇祯历书》。

这部书共130多卷,虽是集体写成的,但徐光启作为主编,从思想方法到编辑体例等,都是由他规划决定的,而且全书大部分也是由他修改审定。

这部书,是华夏历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徐光启以渊博的中西天文学知识,取长补短,互相参校,突破了华夏传统的范围,使历法的科学性达到了新的高度,向近代天文学和数学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他为华夏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华夏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

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崇祯历书》的编译,自明崇祯四年起,直至崇祯十一年,终于完成。

全书46种,137卷,分五次进呈。前三次乃是徐光启亲自进呈(23种,75卷),后二次是在徐光启死后由李天经进呈。

其中第四次,还是徐光启亲手订正(13种,30卷),第五次则是徐氏“手订及半”,最后由李天经完成的(10种,32卷)。

此外,徐光启还翻译古文,为其润色,校订实验。

除《崇祯历书

状态提示: 第284章 爱国科学家徐光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