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随园主人袁枚(1/2)
当前位置: > > >
李白将郭云深的技能窃取到手之后,立即将其融入寒冰吸星掌和火焰旋风击之中,然后踏着闪现疾风步,来到擂台的边缘。
郭云深轻喝一声,突然发力,飚到李白的跟前,一拳攻向他的心口,毫不留情。
斗转星移!
李白滑步避开,迅速转移郭云深的攻势,旋即施展乾坤大挪移,左手刁住他的右手,右手捏住他的左肩,用力将他扔下了擂台。
郭云深凌空翻身,轻轻巧巧的飘落地面,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不过,根据擂台比试的规则,他输了。
李白拱手笑道:“不好意思,是我取巧了。若是正面作战,我未必是你的对手。”
“输就是输,赢就是赢。”郭云深淡声道,并没有放在心上。
李白跳下擂台,将最后一战交给杜甫,让他与随园小队的队长袁枚决战。
只要杜甫能跟袁枚打成平手,那么就是三平一胜的成绩,是青莲小队胜出。以杜甫如今的战斗力,轻轻松松就能跟袁枚握手言和。
咻!
杜甫踏着幻影步,先来到擂台上,垂手而立。
袁枚是个年轻人,背着双手,施施然走到擂台上,没有用任何兵器。
“请。”杜甫微微一笑,也是赤手空拳,施展斗转星移和乾坤大挪移,来跟袁枚游斗。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勤政爱民,颇有名声,奈何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八至十年,袁枚任沭阳知县。此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是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实。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死者不计其数”。
袁枚面对这“路有饿殍,哀鸿四野”的惨状,拿起蘸着血泪的笔,抒发感慨:“百死犹可忍,饿死苦不速,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
他以犀利的笔尖,对那些“苛政猛于虎,悍吏虐于蝗”,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
乾隆十四年,他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
袁枚幼年时,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又嗜书如命,勤奋好学,因此进步很快。
少年袁枚买不起书读,就借书看,或者到书店去站着看书。他往往是一手翻书,一手执笔,不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地摘录。摘录好后,他就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这样积累一多,写诗、作文、议论,就可以顺手拈来,左右逢源了。
九岁以前,袁枚除了读“四书”、“五经”外,对唐诗宋词还一无所知,弄不清什么叫诗。
九岁那年,他偶然从别人家里借了几本《古诗选》,引发了他对诗歌的极大兴趣。他吟咏、抄写、背诵,很快就熟悉了历代诗歌的发展与特点,天天摹仿着写诗,居然写得清新流畅。
一天,袁枚随着大人们游览杭州吴山,拾级而上,站在山顶鸟瞰。杭州城里千家万户,尽在脚下,山腰云雾缭绕,云蒸霞蔚。
大人们有的捋髭,有的赞叹,有的感喟“眼前有景道不得”,有的只能连声赞美“好景好景”……
这美景触发了袁枚心中的灵感,他当即吟了一首五言诗,其中两句是:“眼前两sān_jí,足下万千家。”
大人们都非常惊异于袁枚的诗才,说这首诗想象力丰富,亲切自然。
晚年,已是老态龙钟的袁枚,重游吴山,回忆九岁时写的这首诗,仍很感慨的道:“童语终是真语啊!”
十二岁那年,袁枚考中秀才,在家乡一带被誉为“神童”,但他出身贫微,影响了他的进一步深造和发展。
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托人带袁枚到广西桂林袁鸿处,继续深造。
有一天,广西巡抚看见袁枚相貌不凡,想试试他的才学,便让他以“铜鼓”为题写一篇赋。“铜鼓”是广西边境的一个地名,当时正值越南大肆入侵。
才华横溢的袁枚,略加思索,挥笔立就。
巡抚一看满纸金玉,文采飞扬,极为赞赏,力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
这次考试,生员一共193人,只录取15名。袁枚虽然名落孙山,但由于他年纪最小,所以顿时名满京城。三年后,他考取了进士。
袁枚曾任过几年县令,中年以后辞官,专心从事诗文创作。
同代诗人赵翼,读了袁枚的诗集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