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文心雕龙新译》

123读书小说网(123dushu.cc)

首页 >> 文心雕龙新译 () >> 第四十五章 时势与文风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123dushu.cc/139979/

第四十五章 时势与文风(2/3)

禄大夫刘向校刊了“六艺”,他们都创造了功在当代而利在千秋的业绩啊。自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一直延续到成帝、哀帝期间,刚好经过了一百年左右,这一时期作家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变化多端。但是,综括他们的共同特征,依然影影绰绰着《楚辞》的风姿,所以整个西汉时期,屈原的影响始终存在着。

跨过哀帝、平帝之后西汉衰败阶段不谈,单言东汉光武帝刘秀,只是迷信谶纬之学中的图符变数,并非真正用心扶持文艺的中兴繁荣。尽管事实如此,但在这一时期,狱中杜笃由于创作《吴汉诔》赐帛免刑,文书班彪因为草拟奏章特诏升为县令。由此可见,光武帝虽然没有公开招贤纳士,但是对于文人雅士还是有所赏识和特别垂青吧。随后明帝、章帝两朝,皇帝积极尊崇儒学,他们一方面在辟雍学堂里传习古典礼仪,另一方面在白虎观研究经纬数术,所以班固能够专心撰述《汉书》,贾逵可以用力创作《神雀颂》,甚至宗室中东平王刘赋扬名,而沛王刘辅的著作《五经论》得到广泛流传。在如此天子作则和藩王呼应的垂范之下,跻身文坛的文人雅士愈加踌躇满志而容光焕发了。自和帝、安帝再到顺帝、桓帝,虽然跨越半个世纪,但不足百年期间,却集中涌现出来一大批像班固、傅毅、崔骃、崔瑗、崔寔、王延寿、马融、张衡、蔡邕等精通经书典籍的鸿儒博士,因为他们各自都有代表性作品传世,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然而,若将进入东汉以来的整个学术风气与西汉时代相比,后者与前者的最大区别,就是儒家学派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一方面是在宫廷讲座中刻意宣扬的结果,另外就是社会实践中像选官制度的崇儒影响。到了汉灵帝时代,喜好文学的灵帝刘宏,自己写出了《皇羲篇》等书,并诏令天下文士聚集“鸿都门”竞技才学,但负责此事的乐松(汉灵帝宠臣历任鸿都文学、侍中、奉车都尉)等人,选拔的却都是适合他们口味的浅薄之人,所以当时太尉杨赐(东汉名臣其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称这些人如同唐尧时坏人“驩兜”一样,而蔡邕则将他们比作皇帝身边的弄臣。因此,当时这些所谓“人才”的作品,从根本上就没有艺术价值。

东汉进入汉献帝时代,皇帝自身朝不保夕,整个社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文学风气也随之起伏不定。直到献帝的建安末年,天下局势趋于相对平衡和暂时安定。当此之际,位居汉丞相的魏王曹操赋;曹操一个儿子,即随后的魏文帝曹丕,敏于思辨而文采飞扬;曹操另一个儿子陈思王曹植,更是才华横溢,不但出口成章,且佳作琳琅满目。他们父子三人,纵横创业之中,不仅英俊豪气,而且艺术才华更是光彩夺目,所以在他们父子身边招徕了一大批当时的雅士名流。譬如王粲来自汉南荆州,陈琳降自河北袁绍,徐干于青州入仕,刘桢自东平随行;还有应玚擅长发挥丰富想象,更有阮瑀喜欢展示奇才技能;除此之外,像路粹、繁钦、邯鄣淳、杨修等人,时常环绕左右,大家欢聚一堂,或侍宴赋诗,或流觞饮酒,相互沉吟当做欢歌,彼此挥毫助兴谈笑。综合这一时期的作品,风度儒雅而又慷慨激昂,应属于最为突出的特色。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社会长期动荡不安,遍地民不聊生,四处内心多怨,而作家的品格往往虑深情长,他们于挥毫之间,难免壮志喷发而气吞山河。待到魏明帝继位,曹睿兼备魏武、文帝遗风,尤其擅长乐府曲调,曾经于“崇文观”召集文人竞技,于是何晏、刘劭等人,相继展露才华。在曹魏随后继位的几任年幼皇帝中,唯有高贵乡公曹髦英俊典雅,作品不仅质文离奇瑰丽,而且眼界论说不同凡响。然而,所谓谈玄务虚、轻生寡欲的“正始文学”便诞生于此际,像嵇康、阮籍、应璩、缪袭等人活跃于文坛之上。

曹魏进入司马懿独揽大权之后,历经司马师、司马昭继任主政,他们在儒学上无所建树,唯倾心于阴谋篡权。晋武帝司马炎创立新朝,尽管天下一统而又平安一时,但在学校教育和文化传承问题上,并没有得到朝廷重视。待到晋怀帝、愍帝时期,皇帝徒有虚名,王纲旁落权臣。然而,西晋帝王尽管轻视文章创作,但这一时期的文人名家依然光彩照人。例如张华奋笔疾书恰似珍珠落盘,左思挥毫作赋导致洛阳纸贵;潘岳和夏侯湛,两人英名远扬,被比喻成“一对璧玉”,而陆机和陆云,兄弟多才多艺,被评价为“两匹骏马”;另外,还有应贞、傅玄、张载、张协、张亢、孙楚、挚虞、成公绥等人,他们的作品更像花团锦绣,各个楚楚动人。后世评价西晋王朝昏庸无道,文人雅士难尽其才,并且难得善终……思虑到此,禁不住悲叹哀怜啊!

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后,开始重视文化,并且殿试经学,所以刘隗、刁协通晓礼仪备受皇帝宠信,而郭璞才思敏捷得以提拔重用。晋明帝司马绍聪慧明哲,并且酷爱文学,由太子到即位,研习六艺经学,熟稔诰命策文,精通辞赋文采,所以庾亮擅长表奏得到重用,而温峤文才清秀推恩厚待。东晋明帝在位,弘扬文艺的领袖风范,可比西汉武帝。随后晋成帝、康帝、穆帝和哀帝在位时间相对短暂。晋简文帝热衷文化,本身清秀俊朗,喜好聚集文友一起谈玄论道,于是由此开始,情志玄虚而词藻浮夸的学术风气充斥文坛。晋

状态提示: 第四十五章 时势与文风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