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文心雕龙新译》

123读书小说网(123dushu.cc)

首页 >> 文心雕龙新译 () >> 第二十六章 神思为何物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123dushu.cc/139979/

第二十六章 神思为何物(2/2)

精竭虑而梦魇缠身;再者,像桓谭多才多艺而自视甚高,于年轻气盛时,曾因赌气写诗,竟至病发卧床不起。其他者,像王充也曾坦言,因为不得已才著述《论衡》,当年近七十时,已经志力衰耗;张衡杜撰《二京赋》,磨砺十年,才得以惊世骇俗;左思为写《三都赋》,人称“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大致意思:墙边厕所都放着纸笔以方便随时记录心思),十余年后终有洛阳纸贵。仅是例举上述文人大家的点滴故事,像他们神思想象的辛苦和殚精竭虑的疲劳,窥斑知豹吧。在文学创作上,确实也曾有过一些神思敏捷,以至于佳作名篇仿佛一蹴而就者。例如淮南王刘安,据说旦晨之间便完成了《离骚赋》。据说枚皋之所以作赋颇多,就是因为经常应诏辄成。至于曹植的此类故事更多,像为了证明不是倩人捉刀,赋“铜爵台”应声即成。还有王粲,因其书文每每一挥而就,被世人讥讽“宿构”。再者,像阮瑀马鞍上挥毫书信和祢衡宴会上草拟奏章等,尽管他们这些作品的篇幅比较简短,但神思之敏捷,用时之短暂,足以叹为观止。客观分析这一类人物及其作品,之所以能够出口成章以至于立等可取,就在于针对各种题材格调,他们早已经心中有数,于即景生情之际,方能当机立断,挥洒自如。不过,像那些用时较长、处心积虑、酝酿持久的文艺大家,他们一定不单纯都是思虑纷繁而举棋不定,更多则是雕章琢句而推敲完善,终于厚积薄发罢了。所以在文学创作上,无论敏捷还是迟缓,都不是问题的关键,论其关键只在于作品的质量及其当时的效果,而在这一点上,无论创作时长是急是缓,他们之间的唯一共性,就是都需要博学多识和日积月累啊。亘古至今,凡才疏学浅者,如果单纯通过消磨时间,或者一味提高写作速度,还能够创作出来高质量的艺术作品,那才是闻所未闻的怪事。在此,还需要强调一点。即便那些已经具备了“神思妙想”能力者,他们经常还会遇到这样的两大难题:一个是满腹经纶,往往苦于一言难尽;另一个就是出口成章,常常沉溺华而不实。对此,唯一克服的办法,必定是博雅穷经才能条理分明,一以贯之才能处乱不惊。所以说,“博雅中正”才是创作神思的力量源泉啊。

若论不同的人们在文章篇籍创作上的风格特色。尽管情志多样,难免诡诈狡辩,而且体裁转换,必定简繁短长。但是,即便文辞拙劣,一样可能内含奇思妙想;即使庸常琐事,同样可能孕育新声创意。这种情况,如同棉麻变成布帛,并不是棉麻本身有多么金贵,而是织布机和编织花纹的人为功劳啊。所以现实生活之中,在一些具体文学作品里面,确实存在思想蕴含的精微哲理以及辞藻折射的炫目色彩。在他们中间,除了有的笔力确实无法表达之外,有的却是不得已的戛然而止罢了。文学艺术领域中间,所谓精益求精,才可以心有灵犀,唯有触类旁通,才理解数理化生。像这样一些话语所蕴含的道理,如同名相伊尹,虽然具备了非凡厨艺,却无法详述鼎内美味的转化过程;亦如制作木轮子的名匠轮扁,尽管一斧在手,并且上下翻飞,但又说不清楚斧头轻重的确切角度。类似这里面的微妙精义,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总而言之:神思所致,影像群生,情志汹涌,孕育已久。云蒸霞蔚呈吉祥,龙蛇飞舞见笔端。阴晴圆缺本自然,夏凉冬暖相心生。节律韵致靠推敲,形象逼人赋比兴。规矩方圆在思齐,决胜千里帷幄间。


状态提示: 第二十六章 神思为何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