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面圣(2/2)
们啊?”司马懿听到献帝的话后一惊,他急忙碰了碰身边的司马朗,说:“哥,范立狼子野心可不能让他蒙蔽圣驾啊!而且陈智之父陈逸参与大逆不道之事啊!”司马郎一听连连点了点头,毕竟他清楚自己的弟弟与我有恨,他可不能容许与本家族有仇的敌人躲过劫难而坐大。
司马朗出班奏道:“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啊!”献帝看着司马朗说:“司马爱卿,你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呢?”司马朗回应:“昔陈蕃之子陈逸即是陈智之父与术士襄楷会于冀州刺史王芬处,楷说:‘天文不利于宦官,黄门、常侍当灭族!’陈逸喜不自胜,便与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图谋不轨,欲废先帝立合肥候,先帝幸有天助,事觉,芬自杀。陈逸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当诛九族!况且逸常以其父冤死而对朝庭怨言不止,以乱人心!两罪并罚,诛陈逸九族两次也不为过!陈智是陈逸之子,而范立、李雄、张铁是我的结拜兄弟,按律也当连坐斩首!”
陈智恨恨地瞪了瞪献帝又瞪了司马朗,因为他无法忘记得了祖父的冤死,以及父亲来回奔波为的就是能为祖父沉冤得雪的心意。他对大汉并不忠心,因为他很清楚祖父对大汉如此忠心得到的是个什么样的下场!司马朗见到陈智瞪向自己的眼神,不由指着陈智,说:“皇上!陈智的怨恨眼神冒犯圣驾!可想而知,陈智居心不良啊!似此乱臣贼子留之何用?”
献帝一听,沉默不语,征求性地望向曹操。司马懿在旁暗自得意,他也不忘记站出来,添油加醋,说:“李广之子李陵叛我大汉投于匈奴,这是国耻!李雄乃是李陵之后,其先祖的罪责尚未全罚,又怎么能加以厚赏呢?吾主是英明神武之君定当可作决断!”
我们四兄弟面面相觑,看来今天还是难逃一死,若在校场里死的话,也没有像今日死在皇帝的令下这样耻辱了!因为连自己的先祖都被玷污了……
朝上的群臣全都附和起来,献帝望了望曹操就要下达处死四人的命令了。
曹操的脸色显得一点也不好看,显然曹操并不想处死我们,他对司马朗和司马懿的多事有些愤怒了,他猛地瞪向司马懿二人,随后向荀攸使了个眼色,荀攸自是心领神会。
荀攸出班,说:“皇上,臣认为万万不可!陈蕃冤死,国人至今还多为其抱不平,若杀陈蕃后人,必失民心!且陈逸所认为的是宦官灭族,并不是想威胁我大汉天朝,他对大汉还是忠心的!说陈逸散布谣言可有证据?一切皆得讲个人证物证啊!没有证据就不能妄断人的生死,更何况是诛九族的重罪呢?还有,李陵之事多有非议,为此还有人怜惜于李陵,加上此事过去了数百年,宽容的大汉朝也不必再追究下去了!张铁的祖父张奂长年驻守边疆为大汉抵击外敌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至今在外族中以及军中还有所威望,无罪而妄诛恐失军心!”荀攸说罢故意顿了顿在注意观察着献帝。
献帝颔首以对,可是他还是得望着曹操以观曹操的脸色。曹操以赞许的目光凝视荀攸示意他再继续说下去。荀攸望了望我们四人后,说:“范立、李雄、陈智、张铁四人为了大汉南疆所立的功劳是明摆眼前,对于大汉来说是有功之臣,而且他们从万里迢迢的交州赶来面圣,是足以表达出他们的忠心!若他们因此而受到处罚的话,臣害怕其他的人不敢前来了!方今天下纷乱之时,陛下宽容大度必能令一些心怀疑惑的人而前来面圣的!赏罚有道,这也是体现陛下圣明之举!也是收聚人心的一个好方法啊!”
曹操哈哈大笑,说:“好!公达,你说的实在是太好了!陛下,臣请求陛下听从荀攸的忠言!”曹操发话了,献帝只好听从。
而司马懿还想说些什么,可是在曹操紧瞪下,司马懿只好闭嘴不言了。我们对这突发的一幕感到奇怪极了,为什么曹操会偏袒我们呢?其中又有什么内情呢?我百思也不得其解。
………………………
………………………
:汉时没有副刺史的,只是在我的内容有交待过了,这样是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现在沿续而已。在第三卷第四章的内容里。
下章内容简介:献帝想要我像先祖范蠡助勾践那样辅佐自己,以雪君父之耻。照献帝的意思,那谁又是吴王夫差呢?以献帝为主的势力似乎想有所举动,曹操不会是察觉了吧?他邀请我前来赴宴,难不成这是鸿门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