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武烈皇后85(1/2)
待得朝廷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孔融与杨修带着百名军卒先去最近的颍川郡。孙策带领大军在外,他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没找到孙策的确定位置。
颍川现任太守是孙辅,是孙坚长兄孙羌的次子、孙贲之弟,年龄比孙策大了近十岁。他尚在襁褓中父母就双亡,由长兄孙贲抚养长大。孙贲十几年前就开始跟着孙坚,孙辅则在孙策起兵后,就离开长兄追随孙策这个堂弟了。
也算是孔融和杨修找对了询问的对象,要是他们去南阳郡询问,南阳郡太守未必会知道孙策的去向。
孙辅笑嘻嘻地请孔融和杨修饮酒,待知道他们想找堂弟吴侯颁诏、拜堂弟为大将军之后。他面上是一团高兴,心里却不屑地撇嘴。
还拜大将军呢,远一点儿的何进是大将军,近一点儿的袁绍也是大将军。可见汉室的大将军难得什么好。
“孔大夫,杨郎中,吴侯前些日子已经回去寿春了,你们可以径去寿春。”
孔融与杨修交换一下视线,回寿春了?太好了。
这是说吴侯暂时没有图谋汉室的打算了?!
孔融很高兴,在孙辅的劝说下饮了不少酒,醉醺醺地被扶下去休息了。杨修待孔融被扶出门,回头睁开双眼一扫不胜酒力的迷糊样,又走回到孙辅的面前。
“孙太守,吴侯确实是回了寿春?”
“是啊。这事儿我诳你有什么用呢?再说天子拜我堂弟为大将军是给他升官呢,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呵。”
孙辅与杨修打哈哈。
杨修见孙辅明着笑哈哈实则拒人千里之外,只好先认怂。
“若是吴侯有什么打算,就别接这大将军了。你若是信我所言就立即传信与吴侯吧。”
孙辅盯着杨修不错眼珠地看,半晌才笑出声来。
“杨郎中,都传你聪慧无比,那你来说说吴侯会有什么别的打算?”
杨修坐回自己的原位,对上孙辅锐利的双眼,丝毫不见胆怯。
“岂用修多言,天下十州尽服从吴侯号令,这是吴侯率军打出来的,不是董卓那般巧取豪夺的。相比之下,袁绍的大将军就是挹斗扬箕、忝窃虚名了。”
“那又如何呢?”孙辅玩味地盯着杨修。
“孙太守是吴侯堂兄,自然可以随着吴侯水涨船高,而修现在是太尉之子,以后就未必能够再列朝堂了。”
杨修应允父亲陪孔融出来,也是想为自家找出路了。祖父、父亲都是太尉,父亲襄助天子多年,囿于立场、千秋名声他也不会劝天子禅位。而吴侯没有直接进兵洛阳,应该是给朝臣机会,看谁能够挑起劝天子禅位吧。
孙辅正色,“杨郎中为何会这么说?”
“孙太守可称我的字德祖。”
孙辅很配合地告知杨修自己的字,俩人瞬间拉近了一点儿。
“国仪,建中六年已经过半了,不知道吴侯是不是有意明年改元?”
杨修在孙辅绷不住漏出的小小破绽里,知道自己没有猜测。然后才继续说道:“若是吴侯有意,修愿为马前卒。”
孙辅向杨修倾斜身子问:“你乃弘农杨氏出身,世代沐浴汉室恩泽,你这是,这是……”
杨修不在意地弹弹衣袖。
“国仪只记得我出身弘农杨氏,可知我这一支始祖硕公在秦始皇帝的时候就拒不奉诏。不过是记挂苍生百姓,不愿助纣为孽罢了。
你说我弘农杨氏时代沐浴汉室恩泽,你可知道弘农杨氏喜公斩杀项羽而封赤泉侯?那西楚霸王人品高贵,但□□已经成势。”
杨修往前探身,似乎在孙辅耳边低语了。
“今吴侯已经成势,天下可望得几百年的太平,我弘农杨氏自然要助力吴侯,保天下百姓了。”
杨修把话说完,坐直身子道:“这天下从窦氏弄权、扶幼童汉和帝刘肇登基起,汉室这百多年,多数时候就是外戚和宦官交替当权,也不能说还是刘家江山了,更别提进最近几十年宦官外戚之祸了。”
孙辅起身对杨修施礼,“德祖,我会将你的话传去寿春的。我先谢谢你。”
杨修起身回礼,“国仪肯信我,修感激涕零,愿来日能同殿朝觐。”
孔融与杨修尚未到寿春,孙辅送就把杨修的意见送到了孙策那里。孙策拿着杨修的信,看过以后对张纮、司马徽说道:“你们看看这杨修杨德祖评汉室之见,与我阿娘所言甚是接近呢。”
孙策把留在在并州、兖州的大军交给张昭,留周瑜率领徐州和青州军队,有吴景相助周瑜,孙策是很放心的。他则与司马徽刚刚回到寿春,要为下一步做准备了。
孙辅的信在几人手里传看以后,司马徽笑着说:“吴侯得天独厚,简直是缺什么就来什么啊。”
张纮也笑着说:“若弘农杨氏肯出头劝汉室天子禅位,总是一件美事。”
秦松对孙策说:“主公,汉室这个大将军,你还是不要接了。依我看就以汉室天子没有抚恤为讨伐曹贼而死的袁公,推拒大将军职位为最好。”
陈端则言:“来来回回的太麻烦,直接扣了孔北海,让杨郎中回洛阳去办事最妙。”
孙策想想拍手,“子正说的不错,咱们再好好参详一番,看怎么最合意就怎么来。”
几人说说笑笑把大事方向定了,就等孔融到寿春了。
孙策饭后把杨修的意见说给吴国太知道,还笑着道:“阿娘,居然有与你一样想法的人。”
吴国太失笑,“那些读书的士子被忠君思维固住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