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内斗(1/2)
随着宋太祖的离世,赵普的地位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原来的独相也变成了四方相辅的局面。赵普、薛居正、沈伦、卢多逊组成了最早的宰相班子。
在这期间,谁说了算,谁做主,这个没人说的清楚,我相信史学家也弄不明白。如果把他们按照年龄和性格来区分的话,大家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以太平兴国五年为例,薛居正当时已经算是高龄了,也到了退休的年纪(68岁),在宰相班子里也就是挂个职而已。沈伦性格平和,清廉谨慎(史载:清介醇谨),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再加上他身染疾病,基本上就不管事。赵普做事独断专行,但此时也不吃香。那么稍微有点话语权的就算是这位卢多逊,卢大才子了。
卢多逊,曾任秘书郎、集贤校里、集贤殿修撰、翰林学士、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兼兵部尚书等职。从他的升迁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卢多逊是靠自己的学识一步步提升上来的。
博学多才,这让喜爱读书的宋太宗很是欣赏,也让他从众多的群臣中成功脱颖而出。
卢多逊不止知识水平高,最主要的是会来事,太宗喜欢看什么书,他就读什么书。很快,由于兴趣相投,卢多逊走进了太宗的视野。
政事能力出色,兴趣相投,还很会来事儿,卢多逊迅速走红,成为了太宗最信赖的宠臣。
相对而言,赵普这种半瓶子醋穷咣当的主,在太宗眼中是越来越不吃香了。赵普对此也是深有感触。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是懂得,处境的尴尬他也明白。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两条路,一辞官回家养老;二重新获得权势。
赵普不想退休,还想着继续发挥余热,于是上书表明支持皇帝,并表示皇位是您(赵光义)不可分割的财产,并坚定这个原则。为了体现继位的合法性,“金匮盟书”正式出炉。
这东西对太宗赵光义来说真是太重要了。虽然当上了皇帝,可大臣们始终背后议论,虽当面不说,可赵光义心中明白,就连史书中都只能勉强敷衍。可有了这个,就不一样了。
这是正大光明,这是堂堂正正!
赵光义终于满意了,他放心了,从此名正言顺,而赵普对他的支持更是直接的证据。
既然人家这么够意思,赵光义自然得有所表示,立即升赵普为司徒兼侍中。虽然比做丞相低点,但也是朝廷一品大员。
不管怎么样,赵普又一次开始掌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何为江湖?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或因利益、或因情仇、或因功名、或因道义导致的争斗。
江湖并不远,就存在你我的身边,你我都身在江湖,因为社会本身就是江湖。
现在薛居正退休,沈伦病重,在家休养。卢多逊和赵普就成了朝政的主要决策者。偏偏这两人都挺认死理,做事也都独断,两人之间便产生了很多矛盾。
赵普和卢多逊是死对头,两人形同水火,幸好有老实人沈伦从中调停,可是现在老实人回家养病去了。
卢多逊凭借着太宗的宠爱,对赵普是极力打压。赵普凭借着多年的政治经验,左挡右闪,步步化险为夷。
按说卢多逊与赵普只什煌,并无大的利益冲突。但是卢多逊、赵普就像是天敌一样,两人不斗个天翻地覆,不斗个日月无光,谁也不肯罢休。
斗法开始!
不久以后,赵普的妹夫出事了。赵普的妹夫名叫侯仁宝,是一个老实人。由于是赵普的妹夫,自然是吃穿不愁,可就是这样的人突然被调到了邕州。
这可是不毛之地,等于变相的发配呀!赵普恨的牙痒痒,他自然知道这是谁在背后捣鬼。
最终侯仁宝仍被发配邕州,后因作战失利,死在那里。
这是让卢多逊、赵普两人斗争升级的导火索。
第二件
赵普的长子赵承宗成亲,这本是家族中的喜事。可意外的是就在结婚后的一个月,赵承宗又被调离京城。要是一个好点的地方也就罢了,偏偏是不见人烟的潭州(郊区)。这让赵普感觉很不寻常,于是派人秘密调查这份人事调案,结果发现这次又是卢多逊搞鬼。
接二连三的出阴招,让赵普恼羞成怒,下定狠心,决定铲除卢多逊。
要是不把卢多逊赶走,自己就别想混安稳。
赵普、卢多逊的交恶,实际上点燃了宋朝内斗的第一把火。
此时的卢多逊春风得意,朝中官员对他尊敬有加,赵普也只能乖乖服从。正可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利在手的感觉真是美妙。
然而卢多逊还是不够成熟,他太自大了,自以为大权独揽,自以为计谋过人,但他错了,还错的离谱。他这两下子在政治老手赵普面前简直就是小孩子把戏。
在官场向来是讲究证据的,抓人抓赃。很快,在赵普精心调查下,他发现卢多逊和秦王赵延美有着不寻常的关联。
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在赵普看来,这将是卢多逊犯的最致命的错误。
宋太宗赵光义是一个权势yù_wàng强烈的人,任何威胁到他皇位的人都被毫不留情的铲除了。这让秦王赵延美每天活的提心吊胆。
作为太宗的弟弟,赵延美很是了解太宗的手段。为了能都安稳的享受富贵,他做任何事都是小心翼翼,对待卢多逊这样的当朝红人也是极力交好。卢多逊对待秦王也是百般巴结(耐人寻味),两人间的关系很是亲密。这在赵普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