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旧事(二)(1/2)
田秀才板着脸将他爹写的那本字迹歪歪扭扭的回忆录找出来给田高升,就将田高升赶出了书房。
田高升也不在意,拿着据说是祖父给太爷爷写的回忆录回房去看,只见上面的字迹连端正也算不上,翻开首页,就直接书写“田氏根生,十岁父母双亡,十五岁离开家乡,当兵……”
都是一些自述生平的话,田高升飞快阅过这些,心道祖父写的半文半白,字写还不如七岁孩童,怪不得自己吹毛求疵的老爹收到书箱底部。
田高升翻来覆去翻阅数遍,这本薄薄的回忆录中确实记载了有关穆高祖的事迹。
里面的大概内容就是田氏田根生,少年不幸父母双亡,在家乡几年勉强糊口,后来旱灾连续数年,逃出流落他乡,机缘巧合当上大头兵。
后来穆高祖起义,田根生所在这队官兵被高祖领兵打败,他们就这么进入了高祖麾下,田根生打了十年仗,命好,没有缺胳膊缺腿,当上了五品校尉。
后来高祖建立大穆,解散了一部分五品以下的兵丁,授予田地银钱,田根生就在下河村落户,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
真实情况是当时灾年频发,人口锐减,田地荒废,无人耕种,高祖下令解散兵丁。
穆朝厚待退伍军人,天下初定,高祖就将许多鱼肉百姓的豪强地主家财收归国有,当时普通的退伍军人每个人除银钱俸禄,都授予上等田五十亩,中等田五十亩,而且二十年内减免田赋,娶妻生子,三代内免除徭役,有了这些条件,大头兵们在乡间都很快娶上了媳妇。
当时是五品校尉的田根生之所以退伍到下河村落户,概因他大字不识几个,更重要的是他觉得不能给高祖丢脸(当然高祖并不认得田根生)
高祖创办基础军事学堂,下旨要让五品以上的军官都进去学习。
据说当时主持学堂的兵部尚书沈国公和礼部柳大人认为这些平民出身的军官都年纪不小了,几乎都不识字,费时费力,培养价值不高,不如从军营选取年纪小一些,或有基础的人才培养,可高祖认为这些都是于国有功之臣,坚持要像田根生这样的文盲也去进修,田根生他们自然感念高祖给他们这些大老粗机会,不希望给高祖丢脸。
当年田根生在高祖手下做个大头兵时,高祖素来爱惜兵卒,常到兵营和将士们谈心说话,田根生十分佩服这个看起来不比自己大多少的大人,牢牢将他说得听起来就很有道理的话记在心里。
譬如高祖曾经劝诫这些只会打仗的大老粗找机会读书识字,说过一句“知识就是力量”,
虽然高祖声称这是另外一个了不起的人的名言,但田根生觉得这句听起来很朴实的话比那些酸夫子的之乎者也好懂也好听。
田根生在军营闲暇时也找过几本书认过字,可惜他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如今的三代后人的田秀才的老爹,田秀才,到田高升,也没真读出个秀才。
而田根生不仅不是读书的料,连大字也是记一个忘两个,后来天下太平,高祖创办基础军事学堂,给田根生这样五品校尉机会去进修,不及格就不能毕业,所以高祖的退伍军人标准待遇法一出,田根生这样的大老粗们怀着对高祖的愧疚之心选择了退伍。
田根生到下河村落户后,按五品校尉的待遇被授予上等田八百亩,中等田四百亩,还保留五品军衔,另有白银铜钱若干,耕牛数匹。
自此田家成了下河村的大地主,在整个双河镇也是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
田根生留给子孙后代的除了这一份产业,想到高祖曾经说过自己这样的大老粗学虽然不会有文人名士给自己著书立说,但只要识字,或找个识字的人,回忆记录的一生,有些有价值的事,也不算白来这世上一遭。
田根生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高祖手下当过兵,真正的听过高祖训言,甚至高祖曾经亲切的和他说过两句话。
他认为这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不肯让别人知道,就逼在读书上随了自己的儿子来写了这本回忆录,准备留给后世子孙。
这就是这本回忆录的由来。(回忆录这个词也是高祖随口提过的,田根生不觉得自己有那个资格被写成传记,就沿用了这一称呼)
田高升看到里面太爷爷以炫耀口吻述说起和高祖曾经说过话的经历,不由十分羡慕,在大穆谁不崇拜高祖。
而在这本回忆录里也记载了田家这条祖训的由来,当年高祖成为一方霸主后,高祖少时因其父宠爱妾室庶子,听信谗言而被赶出家门的经历也被翻了出来,高祖本人并不避讳此事,却也说过“三妻四妾非大丈夫所为”之类的话,并不鼓励官员纳妾。而且高祖与赵皇后是鹣鲽情深,不曾设立后宫,田根生素来景仰高祖,娶妻生子后便立了一条后代子孙只要妻子已有子嗣,便不得纳妾蓄婢的祖训,也记在回忆录上。
田高升决定重新抄写一本回忆录留给以后自己的儿子看,还打算自己晚年时也写一本回忆录留给后人。
在田高升抄写这本祖传的回忆录时,陈媒婆又乘船赶到田家,替杜太太和陈桂花约定在二十五双河镇西山上小罗寺举办的庙会上相看女婿和儿媳,也让田高升和杜三娘见上一面。
这是因本朝自开国以来比前朝风气更加开放,女子地位提高,男女大防也并不严苛,朝廷不仅素来鼓励寡妇再嫁,若夫妻不和,女子也可与丈夫和离再嫁,未婚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