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会是意外(1/2)
白翊神色怪异,伸手从白夫人手中接过烛台继续道:“这烛台里头全是空心,可以放香料,下头底座还能放暗炭,可以在燃烛的同时熏香,既算是烛台,又可作香炉。”
言琢眼睛一亮,还未开口,白夫人已沉声道:“这底座打开看看。”
白翊极熟练就打开那烛台底座。
言琢目不转睛看着他手上动作,那底,而看白翊对这烛台的了解程度,绝不仅仅是见过而已!
就算他知道这烛台有空心和放置香料的功能,又怎么能一步到位地找到暗格并打开呢?
不过,她的好奇心迅速被“果然如此”的想法压了下去。
暗格打开,里头还有几块冷炭,而上头的置香孔中,已是空空如也。
多棒的放毒之法!
白夫人眼中掩不住惊惧,和白翊又对视一眼。
白翊咬紧了牙,他更想知道的是,那人怎么会有吴国宫里的烛台复刻品!
吴国已亡了八年!
这一模一样的机关与样式,除了手头有原品的人,他人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这烛台是谁买的?”言琢开了口。
“是我十二姑。”白翊答。
白夫人神色凝重,“是海城白家排行十二的姑太太,长住在村里的田庄上。
”平日里与我交好,帮了我不少忙,这婚宴上的器皿装饰皆是她替我操办的。
“不过,是不是她选中的这烛台还不知道,她今日该能从县城回来,我先问问。”
“海城白家。”言琢抿了抿唇迟疑着问,“和咱们白家是什么关系?”
想来这句话应当也不会暴露什么,毕竟她以前是“傻”的。
她还有句更想问的,白家已亡的老爷究竟是不是叫白士忭?
白夫人果然不疑她,见她肯关心白家家务,倒有几分宽心,细细答。
“我们和海城白家本是一族,后来分家,我们这一支的先祖去了苏北,便成了两支,不过彼此倒也有来往,白家祠堂仍是供奉着两边的族亲先人。”
她环顾一下四周,“这宅子,就还是那时候最初的老宅。在我们老爷任海城县令期间,曾出资翻修过,在老爷入六部之后,又扩建了包括这院子的北面部分。
“也就是在老爷任县令时,因着土地和赋税纠纷,曾得罪了这边白家的不少人。后来苏北被大周攻占,我带着三个孩子逃到海城。
“这时候海城这一支白家靠经商发了家,已举族迁入了县城,村子里只留了些数不上的远亲和佃户。
“族长说,这祖宅我们翻新过,便留我们母子四人住,又看在当初老爷曾特意回来助他翻新祠堂的份上,给了我们两个绸缎铺和一个田庄为生。”
她说得简单,言琢也能推断出这孤儿寡母的遭遇。
修过两次祖宅,又翻新过祠堂,以白家这种大家族的规模,至少得花万两银子。
两个绸缎铺一个田庄就给打发了?
而如今白家老爷没了,苏北那支白家又完全败落,海城这边便像施舍乞丐一样打发白家母子。
又从白母为白家大郎费劲心思不惜让二儿子娶个傻姑的情形来看,海城白家已彻底放弃这一家子。
可见世态炎凉、人心凉薄,都让这白家人给赶上了。
言琢暗叹一口气,白家老爷当过海城县令?
会是白士忭吗?
她印象里没听父亲说过,不过父亲倒是曾在海城游过学,据说住过两年。
白夫人说到这些,也叹了口气,挺了挺背脊道:“这烛台先收好,说到老爷,险些把正事儿忘了。今日是玉姐儿进门第一日,该先去拜见老爷!”
……
“老爷保佑,二郎与玉姐儿侥幸逃脱歹人毒害,安然无恙!还请老爷佑大郎早日脱出囹圄……”
祖宅正房后的祠堂内,白夫人笔挺跪在灵位前,双手合十,念念有词。
言琢则手持线香,跪在蒲团上对着灵牌上“白公讳士忭府君之灵”几个字发呆。
真的是这个白家!
真的是和言家交好的那个白家!
前尘往事呼啦啦涌上来,言琢鼻子发酸。
言家没了,白家也落到这个地步……
十岁以前,她还是金陵城中言府的千金,着锦衣膳玉食,每日里学琴棋书画,闲暇时扑蝶插花。
父亲身为户部尚书,和当时身为尚书省左仆射的白士忭尤为交好。
她还记得白家伯伯俊朗和气的模样,脸上永远挂着温和的笑容。
有时还送她他自己画的小册子,用鱼线钓鱼的姜太公,脚踩风火轮的哪吒……
那些画册让她在小孩儿间成了颐指气使的孩子王,谁听她的话,她就给谁翻上一翻。
后来白家的小弟弟长大了些,也跟着白伯伯来过言家。
长得虎头虎脑的,有些害羞,见了人就自个儿捂住眼,以为人家就看不见他了。
那漂亮小孩儿就是如今被关在大狱的白家大郎吗?
言琢揪心。
再后来,言家落罪,白士忭因求情被贬到鸿胪寺。
在言家被抄那年,白士忭被派往出使鲜卑。
那一年她十岁,从住锦绣阁的千金小姐,变成了流放千里的罪官之女。
幸好父亲同乡好友孟家出手,将她和小弟救出,带回了慈安城住进孟家。
呵,孟家,孟观。
言琢冷笑。
言家被抄八年后,安康王叛乱,皇帝被杀,皇族与成千上万名王侯官宦士族遭屠。
吴国从此大乱。
据说白士忭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