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三顺王欲投沈磊(1/2)
台湾才多少人?为什么这么多人定为官员、呃、干部?
官员主要是干事,吏胥也一样,分成二类人有什么意思。而且官员一级级考试出来书呆子不少,不是书呆子刚做官不谙各类事务,所以不如从小事做起看表现再培训考试提拔更有效。天下读书人那么多,考上秀才无法上进富人还好,穷人文不成武不能,唯会子曰诗云,被称为酸秀才,实际上培养出的贫困之家才心酸。
还有一个县三五官员听起来好听,但吏胥呢?白役呢?他们同样是吃百姓的、用百姓的、靠百姓养家度日,可官员有回避考核制,这些人土生土长的地头蛇并世代相传,官员就算是猛龙也难降服。而且就是官员实在厉害这些吏胥也不过低调几年罢了,难道所有的官员都如海瑞?
这倒也是!可护卫队为什么把识字当作与军训一样重要?
识字才好办事;识字才能明理;识字培养能力。一支不识字文盲军队最多只能是冷兵器时代的嗜血强军,再强大也没有理想与军魂。而现在仅炮兵就要用上不少知识,没有这些知识虽然也可以操作,但非常呆板。
另外军人有了知识就能教他们许多道理,明理的军人不会盲目地跟着长官造反。而且一级级培训考试提拔与另行分配的办法,上下级间也少有私人荣辱与共、日积月累的私人情意。加上同样的训练条例任何一个军官上任就可以如手使指一样指挥部队,比宋的临时调派指挥官很难一下熟悉部队不同。
还有识字明理的军队自觉遵纪守法,也不会骄横自大。特别是这样的军队在新占领区一点也不必担心管理问题,军官都经过民政管理培训,充当一下民政干部不会一点头绪也没有。
公子真神人也!
胡文东留下当参议后就跟随在沈磊身边协助处理事务,因为对台湾现行的条例不熟主要是不理解用意,只能向沈磊提问。这倒是实事求是态度,加他到台湾见到沈磊后仅有的傲气荡然无存,将硬磨出来的圆滑也丢弃,也算是恢复了率直本性,对此沈磊非常开心并尽力解释,以上对话仅是几天来其中一小段,也不深入。
但仅为回答沈磊这几天欲轻松一些不料每日茶也多喝了两杯,当然这公子真神人也!也每日能听到几句,只是这胡文东真心赞叹沈磊却有点受之有愧。
而胡文东也确实是才思敏捷智力颇高,短短几日熟悉事务后遵沈磊指示将台湾一系列文件规章制度一一细读研究。经过他的研读在措辞上更加严密精准,有些细节汇报后沈磊也酌量后进行了修改。
还有就是他的文笔确实好,沈磊的讲话与书写的文稿经他修饰华丽、通顺许多。见此沈磊让他再将之前法案整理一下,并由他口述中心思想草拟如税收论、教育论、科技论等的文稿。
总而言之胡文东是沈磊这里招徕的第一个进士级别人才,虽有一些特殊原因但终究也是进士。这当然也是一个标志,随着台湾人口近百万,打败四国联军,至少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名气传开了,一些失意秀才甚至是举人也自己乘商船过来看看机会。
对此沈磊虽不至于求之若渴也不至于完全不接受往外推,只要年轻真心都送入干部培训班学习一段时间经考试后他准备将他们派出去担任一些副职再考验一下,有才在重点培养。
不过这些人也是要量才录用,在安排上与自己培养的人才一样待遇,不会为招徕人才就迁就或优待,毕竟自己培养的干部文化低一些已有办事经验,也忠于培养他们的人及事业所在地。
进入崇祯各方面的人才肯来台湾的多了起来,比如之前聘请名医很少容易,现在也答应爽快不少。对此沈磊的态度当然开心,他虽一直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医疗、药业人才与生产的发展,但基础还薄弱,要达到他中西医结合及中药成药化不止十年才能小成,肯定欢迎这个变化。
除了找齐中医各科有名医师招徕有名铜、锡、首饰、皮革、竹器、藤编等工匠进展也顺利,这些人偶尔可能派上用场却不肯为沈磊所用或一时用不上,现在台湾热闹了,经济繁荣了,邀各行各业在台湾开店乃是一来让淡水更繁荣,二来有需要也可及时找到人。
这是形势大好后的效应,不过也只是少数名人会考虑到台湾发展的,沈磊难得记住天工开的宋应星派人去邀请他来台湾游玩一下,可惜在京师找到参加会考的宋应星却被一口回绝了,因为台湾在京师还是化外荒凉之地,给钱也不去。
被人拒绝沈磊也不气恼,自己的庙小还低调,此时没什么人会看重才正常,亏得不是要靠他们帮助自己发展的必不可少人才,不然还真不好办。
这些文人特别是有参加会老考的及现官员根本没有人看得起台湾这点儿局面,倒是丘八看得明白。在崇浈四年这年这场大战消息传到辽东,辽东的原毛文龙部下如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不少人纷纷向海洋岛探听,并隐晦表示了投靠之意。
这些人是不可能集中到海洋岛表示的,因毛文龙虽死下面的人将人口换物资的交易却是保持了下来,只不过规模小了些,各分部直接交易多一些。
如尚可喜是驻守在广鹿岛,到海洋岛多一些,孔有德与耿仲明调动去了登州,与海洋岛联络交易不方便少一点。但以人口换物资属无本钱生意,让人欲罢不能,等知道台湾如此强悍能以一灭十他们这些毛文龙死后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