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试探接触3(3/3)
宋美龄又问道。“屈才?我这样的算什么‘才’啊,”这个战士愣了一下,叹了口气,“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也就博士还能抖一抖。像我这样的,扔人堆里就找不出来了。我之所以会参军,说实话也是为了日后退伍和毕业以后,找工作能有一点竞争优势。”
常凯申和一干随员面面相觑,估计暂时已经失去思考的能力了。
“哦,一开始是为了找工作才入伍的啊?”刘老将军笑道,“现在还这么想吗?”
作为一个中将,刘老将军肯定不会去专门注意某一个上等兵的思想动态,那是班长的工作——最多算是连指导员的工作。
“报告!”这个士兵一下子端正了军姿——就是全身抖了一下,跟先前没什么差别,他的军姿一直都很标准,“我一开始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我很庆幸能走上抗日前线,为保卫我们祖国尽一份力量!”
“哦,你愿意参加我们的抗战?”白崇禧问道,“你们——你和你的战友们——都是这么想的?”
眼前这个士兵,绝对比国内任何军队的士兵都要精锐,可能比日本人还强(没有直接交手,不好判断),由这样的士兵组成的部队投入抗战,只要有十万,小诸葛有信心把长江口那十多万日军一口吞了。
“将军(这个士兵显然不认识白崇禧,实际上面前这一排人,他只认识常凯申,宋美龄如果不是跟常凯申在一起,他也不认识),”这个士兵大声道:“不是‘你们’的抗战,这里也是中国,也是我的祖国。”
“……”常凯申看看这个忽然散出强大气势的士兵,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赳赳武夫,国之干城。”
想了想,又问道:“你觉得,我这个痿鼋长,干得如何——就是说我指挥的打仗,怎么样?”
常凯申真正想问的,只有这个。问这个小伙子年纪,还有学历什么的,都只是铺垫——必不可少的铺垫。
如果是为了了解“这个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直接问就可以了;但是常凯申是想要通过这个士兵来了解“那边”对自己的看法,那么就有必要先确定这个人的年龄段和文化程度了,
用那些马列党常用的社会分析来说,就是要看这小子“属于和代表哪一个阶层”。
21岁,正是血气方刚,一切都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的年龄,不会掩饰自己的想法,不比那边的两个老狐狸,什么话都掏不出来(常凯申不认为董老和刘将军会对他说实话)。
同时这也是一个看问题容易流于表面、看不到深层次的年龄,特别是这个战士听起来好像是从学校直接跑到了部队,就更没有机会接触社会了。
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这样这个小伙子的观点估计也比较接近于官方观点。
除了年龄,文化程度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麻烦的是这小伙子的文化好像非常高,这大大增加了他“说瞎话”的可能,读书多的人心眼儿总是更多一些。
不过,通过中间的两个随机问答,基本可以确定,这小伙子说的,是自己的真心话,不是事先排练好的官方说法,也不是这小子随口乱说。
总的来说,这小伙子说的话,还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战士疑惑地看了看常凯申。
“实话实说就好。你不是中华民国的国民,不需要对我撒谎。就像你的这位将军一样。”常凯申木无表情,“我希望能听到一点真话——等我以后有空去你们那边,我也一样能听到的。”
于是这个战士吐出了让白崇禧后来笑了一天的八个字。
“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最后再p.s一个有些无聊的问题:我认为不能说常凯申“内战”内行。所谓内战,是指国家内部的“战争”,但是我们知道,常凯申一辈子怕是没有打赢过一场·纯·粹·的·战·争,他在内战中的胜利,几乎都是靠着军事以外的手段,所以这不是“战”,是“斗”。所以常凯申是“内斗内行”,说到“内战”,他同样是外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