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难处(2/2)
前也分析过李董他们的难处,忙笑了笑,“李董,这事我知道您也很为难,毕竟不是万明一家的事,还涉及到王董和丁总他们,这样,下午我赶去深市和嘉裕那边沟通。”“老李,这事他们两家能够沟通好,最好了,实在不行也没关系,来,喝茶。”林铭其笑着断气了杯子。
“李董,厂房建设我们会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保证在五月一日厂房交付使用。”张德民知道李董很为难,忙笑道。
“德民,那天签订合同的时候,我也知道三个月的时间对你们来说是紧了点,可我们也是很无奈。”李兆琪看着张德民无奈地摇了摇头,“去年底,市里面就有打算对国企进行改制,作为我来说,也希望通过改制来激活国有企业的活力,但干部职工中的抵触情绪却很大。你也知道,这些人捧了一辈子铁饭碗,冷不丁饭碗没了,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李兆琪苦笑了一下,“国企对于九州来说,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很多不利企业展的因素便显露了出来,也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所以我从内心上来说是赞同和拥护国企改制的。”
对于国企改革,张德民很清楚。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起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确实挥出了巨大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那是在经济展初期,生产力展水平十分低下的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挥了很好的统筹高效作用。但经过改革开放后十多年经济的快展,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展到比较高的程度,计划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展了。在计划经济年代,政府是经济体制的绝对主宰,一切生产资料统归国有。社会生产、消费、乃至分配听命于政府计划安排。国有企业依照政府部门的统筹和规划展开生产,缺乏自主权和决策权。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国企生产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虽然改革开放后政府扩大了国企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但仍很难与民企尤其外资企业同台竞技。反而对各级政府财政形成负担,并且加剧了银行坏账的规模,所以改革国企的管理体制也就成为了必然。
“李董,我对国企改革也持非常赞同的意见。”张德民靠在沙上说道,“只有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才能激出国企的活力,虽然会由此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对于富国强民来说意义却是巨大的。”
“老李,你的意思是你们万明作为国企改制的试点企业了?”林铭其看着李兆琪说道。
“老林,要是我们被列入就好了!”李兆琪摇了摇头,“我听市里的一个朋友说,批试点名单中没有我们,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还得吃上几年的大锅饭了。”李兆琪仰靠在沙上叹了一口气。
“老李,市里有市里的想法和考虑,先期也是拿一些小型的国企来试点,这也能够理解,等经验什么的出来了,再在一些大的国企中推广,毕竟这是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人和家庭的大事,肯定得慎重!”林铭其说的也有道理,按照目前有些沿海地区做法,国企改革就意味着人员下岗。这些人一旦下了岗,就没有了经济收入,也就会演变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作为政府来说,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话虽如此,但我觉得小型企业的改革没有代表性,像我们这种中等规模的国企才最具代表性的,我们集团在年前曾打了一份报告给市里,要求把我们作为试点的企业。”
李兆琪的话让张德民突然意识到,安明浩或许可以帮上李兆琪他们的忙?但这话他又没法说,好再昨天晚上安明浩说了,今天中午他可以过来露个面。
“我赞同李董的想法。”张德民笑着看着李兆琪,“试点得找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就像李董刚才说的,小的国企试点就算是积累起来经验,我也觉得对大型国企的改革来说意义不大。”
“老李,你说你给市里打了报告,结果呢?”林铭其边说边换了茶叶。
李兆琪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寻思报告都没到市里就被局里给卡下来了。”
看看时间快到中午了,张德民笑道,“李董、会长、张主任,这也到吃饭的点了,我们边吃边聊?”
“好,我们早点吃,德民下午还得去深市。”林铭其起身看着李兆琪笑道。
午餐还是昨晚那家餐厅。在餐厅门口,张德民给安明浩打了传呼,把地址给了他,如果他能抽时间过来最好,实在脱不开身,就改天再找机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