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名将高行周 4(1/2)
经历了狂风暴雨终于见到彩虹的石敬塘终于在契丹干爹的帮助下将上位的最大障碍铲除,还从干爹手上将后唐军全部接收,成为后晋军,此后顺风顺猛进,攻陷洛阳,逼得李从珂自我烧炭。看来拜对干爹很重要啊,至于汉奸啊罪人啊什么的,靠,现世福现世享,俺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这时已露峥嵘的契丹雄主耶律德光,以其质朴的视角,对晋阳之战双方的主将表达了欣赏。对于被剌杀的张敬达,派人厚葬了他的尸体,并对他的忠贞深表哀悼,告诫自己的部曲和汉军的降将说:“为臣当如此人!”。(不知杨光远和高行周这时在想什么?);对于以寡敌众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刘知远,他对石敬塘说:“此都军甚操剌,无大故勿弃之”(这话说得也太那个了,如果不是蛮王,很难在汉人史书上保留这么粗的话,或者说,很有可能原话更粗!这个x人真xx好啊,你个xx儿子不要xx委屈他,不然老子xxxxxxx你!)
石敬塘入洛阳之后,令高行周回军驻地。或者是听说了高行周在晋安寨中的事迹,或者是认为这是个忠厚人,石敬塘对高行周相当的礼遇,高行周也算是官运亨通,出于稳定政权的考虑,再加上洛阳几经战乱,也确实破败不堪了,石敬塘移都开封,定国号为晋(这是沙陀族的晋,所以是后晋,可不是士族当道的东晋西晋)。
在新的中央政权里后唐旧人高行周被重用是不太可能的了,石敬塘手下文有桑维翰,武有刘知远,都是开国元勋,劳苦功高,还都是耶律德光很欣赏的人,从才具上来讲,高行周也确实比这二人有相当差距。
及至石敬塘归天,拥立少帝石重贵有功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独断与契丹交恶,晋少帝石重贵召高行周从征,在高行周一马当先杀向契丹铁骑而后被围时,景延广居然命令各军稳守城池,不准出援,致使高行周差点就在戚城送了老命,幸好晋少帝石重贵这时表现极其神勇,亲率部军予以解围,高行周泣谢皇帝救命之恩,回到开封忧虑有拥立之功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难以控制,石重贵以外藩高行周代替其职,但荣华富贵,高官权势,对于这位阅人极多的宿将来说已经根本就安之若素了,史称“行周虽典禁兵,心游事外,退朝归第,门宇翛然,宾友过从,但引满而已”, 瘟朱,李存勖猛不猛?风光不风光?最终什么下场?这时的高行周,在政治上已经比较成熟了,很多事情,都看轻了,也看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将的功业光彩渐渐被岁月漂洗淡去,势将被冉冉升起的新星完全遮掩,在黄河马家口大战和歼灭青州杨光远之战中大放光芒的义成节度使李守贞脱颖而出,最终被石重贵看中,调入中央执掌禁军,李守贞与在朝中用事的李彦韬,冯玉,杜威等奸佞小人勾结在一起,买卖官爵,把持朝政,老将高行周出朝为归德军节度使。
日子平平淡淡地过着,直到又一个皇朝走到了末日,第三次晋辽大战中,由于石重贵的姑夫,前线总指挥杜威(这个人绝对不是普通人,在五代也算得上是标准的坏人!)率晋军主力在前线投降,契丹铁骑得以长驱直入,力图在新主子面前有所表现的原晋军右神武统军张彦泽率轻骑二千,绕过由高行周,符彦卿两员名将镇守的澶州,占领开封,俘获晋少帝石重贵。事实上直到这时,契丹骑兵仍然还远在前线收降沿路城池里的晋军,连黄河北岸都没到,按说这两位名将完全有时间召集骑兵(不用多,反正张彦泽手下兵也不多),打个冷不防,夺回皇帝,然后退往开封以南的广大地区,再议复国,很奇怪的,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眼睁睁地任由张彦泽在开封城内大肆劫掠,眼睁睁地看着耶律德光渡过黄河,入主开封,很听话地接受了耶律德光的征召,入朝晋见。
或许,这要从石重贵自已身上找原因,自为石敬塘侄子的石重贵本身也是一员战将,在攻克晋阳时率先登城,立过大功,曾经也是质朴无文,沉默少语的一个人,石敬塘认为他与自已相似,加上石重贵父亲早亡,所以很受疼爱,专门找人教他《礼记》,这小子看了几页扔下书出门大叫道:“这不是我的事业!”哪什么才是他的事业?当然是打仗抢劫升官发财啦!
石敬塘死后,遗命是立小儿子石重睿为帝(没办法,年纪大的儿子们全是军阀混战中挂得精光),但是司徒冯道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认为石重睿年纪太小,他当皇帝根本就镇不住众多的猛人(又来了!),本来就风雨飘摇强藩林立的后晋恐怕马上就要垮台,于是就凭着手里的相权和军权(主要还是靠的枪杆子啦!)改立时年二十八岁的石重贵为帝,虽说是矮子里头挑高个,可这石家的基因实在不怎么样,石重贵一上位就干了一件露脸的事:娶了自已的小叔的寡婶做皇后,不是一般的重口味。之后更是重用冯皇后的弟弟冯玉,亲信李彦韬等人惑乱宫廷,靡烂朝政,自已只顾穷奢极欲贪图享乐不管事,不顾国家财政凋蔽胡乱花钱,此外还有个有点高雅的爱好,喜欢听曲儿,因此宠信伶人(可惜,他远远没有人家戏子李的勇武,就学了点糟粕),赏赐无度,时任枢密使的桑维翰很直白地就此批评皇帝:“伶人举手投足之间即可得到优厚的赏赐,而战士浴血沙场却是所得无几。赏罚如此不公,难道就不担心士气解体吗!“(:“曏者陛下亲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