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电影大亨(2/3)
漂亮好看的文艺片,都是蜜蜂影视从国外精挑细选批发进口而来,有些是国际电影节提名获奖影片,但更多的还是“默默无闻”的路人片,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符合大多数国人的观影口味和审美眼光,让他们觉得好看不无聊。马竞只是稍微点了下极高的淘汰比,汤佳怡就明白是自己一时口快想岔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她干脆顺着对方的话题问了一句:“对了,开办海岛院线的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我就是推脱一下,那就是个深坑,谁爱跳谁跳,我才不会往里面跳呢!”
自从好莱坞大片进入过来,国产文艺片就变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苦孩子,除了国师的山楂恋等少数精品大制作,绝大多数文艺片混得都很惨,院线排片量只有1不到,存在感非常薄弱。想要赚到钱,只能走海外获奖海外发行这条路。然而这样一来在内容选择和表达上就要多为外国观众考虑,很多都有放大疮疤给人看的嫌疑,更是引起国内观众和监管部门的不满,反倒形成了一个越拍越不受待见的恶性循环。
也就是近几年里国家开始重视文艺片,提出了一些鼓励政策,不过业界鼓吹的有效仿国外经验,开办专业艺术院线并由国家补贴的提议,却遭到了冷遇,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然后就有人把主意打到了马竞头上,希望这位土豪能够伸伸手,打造这么一条注定要赔本的院线出来。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蜜蜂影视现在可是全国最大的文艺电影发行商,名下拥有上千部中外影片的内地发行权甚至全版权,“你不上,谁上?”
向来对热门影视剧不屑一顾的蜂影,为了掩饰自己嫌贵买不起的事实,特地把自己包装成“长尾效应”的坚定信徒。而在市场大手的隐形操控下,他们也的确走上了这条路线,国内多年积压的影视剧差不多挑完了,剩下的也都涨价了,迫使采购部门不得不把目光放到海外市场。
好莱坞大片引进成本很高,院线公映是中影的盘中餐,其他发行商只能从每年数量有限的批片买断发行权中分一点汤水。不过蜂影做的却不是这个,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宝莱坞、尼莱坞以及拉美欧亚其他电影市场。尤其是印度电影工业中心宝莱坞波和非洲电影中心尼莱坞n,更是他们寻觅的重点。
这些地方的电影在国内的存在感却非常薄弱,相应的制片方的心理预期也非常低,本着蚊子腿也是肉的精神可以轻易将甚至英文版权卖给蜂影,甚至卖掉全版权落袋为安的也有不少。
片子到了蜂影手上,自然不会简单地翻译加字幕,按惯例要重新剪辑突出亮点增强故事性,经常被改得面目全非。毕竟宝莱坞号称产量世界第一,但主要面向印度市场,给人留下的印象全是一言不合就跳“我在东北玩泥巴”。而尼莱坞的主要观众也是尼日利亚以及其他国家的黑人,剧情、角色、对白什么的都针对当地观众,不改不行。
而且这些地方电影的产量虽高,平均制作成本却很低,尼莱坞的黑人片更是低到了两万美元,直接走的是电视放映的路线,影片画质也是坑的可以,必须要进行数码修复增强画质和音质,不然铁定没人看。
所幸蜜蜂在这方面技术优势很明显,还拥有精准的智能推荐功能,所以整体的播放数相当不错,算是一个新金矿。
投入产出比这么高,其他人自然也要效仿,不过他们没有蜜蜂的技术优势,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也就没有了下文。久而久之蜂影就攒下了庞大的片库,虽然最多的还是商业片和纪录片,但混在里面的文艺片也有不少,然后不知不觉间马竞就成了“文艺片大亨”。
既然成了“大亨”,当然要为行业健康发展多做贡献了,不过马竞向来不理会这些呼吁游说。反倒是鹭岛市府不知怎么动了心思,拿出一个海岛院线的项目征求意见向他化缘,汤佳怡说的那个计划就是指的这个。
“搞一条地方性质的院线,应该亏不了多少钱吧?”汤佳怡却对这个提议颇感兴趣,“毕竟你的选片眼光在哪儿搁着呢。”
马竞随意地拱拱手,“承蒙信任,多谢夸奖,合作发行线上播放都可以,让我做院线还是免谈!”
“嘻嘻,你也太小心眼儿了,亏点钱就当支持电影事业发展了。”
线上播放成本主要是流量,影片成本和收益都是线性的,不受欢迎也亏不了多少钱。而线下放映的大头却是影院的维持成本,要是片子不卖座亏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儿。特别是市里打造这个海岛院线是为了提升艺术氛围增亮城市名片,和马董的商业目的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文艺院线用的也是长尾效应,依靠专业品牌聚拢人气、通过超长放映推高票房,但是这样做成本还是太高的,远没有线上播放划算。毕竟有钱有闲的文艺青年总是少数人,偏偏这些人又特别讲求个性和口味,放映厅再多也不可能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是线上播放的画质不够好,也没有电影院的气氛。”
“体验上是要差一些,但是成本低、有前途啊。而且我们现在不也用r和弹幕技术制造出了虚拟的电影院么?”
“你那个瞎折腾的蜜蜂电影院不是已经取消了么?”
“是取消了啊,但它证明人多热闹什么的并不重要。强求人多才热闹、大银幕才是真电影,那其实是病,需要找杨叫兽治一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