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众人皆睡我独醒(1/2)
方才的那一暴乱是因为在温舒即将被处斩时,法场外出现了疑犯意图劫囚,吓得刽子手一个铡刀拿不稳,落错了位置,头没彻底断,但也摇摇坠坠。
温大人缓了一下,等着暴乱被控制,刽子手重振旗鼓,扬鞭再来,又是一脖子,此时刽子手已经是被日头曝晒得有些晕晕乎乎了,也不知最后是第几个下才彻底地将人头落地。
好在方才那一番暴乱已经被姜彧带兵平定下来了,现在温党一派虽有余孽未清,但五军兵马司的官兵都齐集在此,法网恢恢,也不怕哪个宵小能逃脱制裁。
江郁阖着眼,听着柳皎皎讲诉当时的场面,心底却无不是在思考着自己现在的处境。
梦中也是如现在一样的是初平十年二月四日,她和柳皎皎从皇宫出来后便去了菜市口看温舒斩首,因为有人劫囚,菜市口发生暴乱,她被人推出去,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混乱之余,是早已伏击在一旁设局抓拿残孽的姜彧带兵平定下来,见她险些丧命于乱箭之下才顺手而为救下的她。
可因此,他那顺手一救便奠定了江郁一身的悲剧。
因为姜彧救她时将她揽在胸前,从那时起便谣言满天飞。
江郁本不在意这些东西,可却在那三天后,他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抱了江郁为由向祖母、父亲提出结亲之意。
她紧赶慢赶才在父亲答应之前将他从厅堂内拖进小竹林,问他究竟想干什么。
她还十三,这么快就定亲,及笄之后还不得被扫地出门?
她还等着考女官呢,他就这样断绝了自己的所有计划,简直与杀父仇人无异。
何况他们配吗?
官方:配不配的,这还不是看脸的事。
“结亲,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
“这事是我不对在先,若不结亲于你名声有碍,而且你祖母也同意了,你尽可放心。”
他说完便马不停蹄地走了,据他说是陛下派他到江浙一带抓拿贩盐的逃犯,回来时又快刀斩乱麻地跟圣上请旨赐婚,这事确确凿凿落了章程,完全不与她商榷过。
“方寸淆乱,灵台崩摧。”当时她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这根本就不是配不配的事,是三观不合。
柳皎皎说赐婚逃不过,反正都是要嫁人的,那便嫁吧。
父亲说姜彧相貌上品,秀色可餐,如果不想抗旨杀头(当时他风头真盛),那就他吧。
而且他姓姜,她姓江,从小到大,他们的名字就一直被摆在同一水平线上做对比,一上一下,悬殊巨大。
以后生了孩子还能中和一下,为此连孩子名都取好。
姜江和江姜。
父亲说,江家必须有个孩子继承家业。
还跟姜彧千叮咛万嘱咐,以后要是敢辜负他女儿,敢娶妻纳妾,敢招蜂引蝶夜不归宿,就把他给阉了送到司礼监当厂花去。
彼时的江郁一语不发,一味等着看厂花。
便是连定亲之后他们依旧时常陷入尴尬状态,似乎是只把成亲当成人生一项任务,至于感情却还始终停留在入门阶段,所以才有后来的突变。
等到她及笄后,姜彧出现在她的及笄礼上,却是跟她说下的那一番措辞,才真让人那个猝不及防。
退婚。
论身份、地位、家世上来说,她确实配不上他,感情也只是懵懵懂懂,说不上爱,但也说不上不喜欢。
强扭的瓜不甜,但也解渴。
但当年被他提出了,江郁确确实实舒了一口气,又呕了一气。
狐狸总算是露出了尾巴。
她那时就该明白,姜彧的行为无处不露着古怪。
因为姓名谐音,他们结了仇,因为情书,他落了面子。因为温舒,他怕自己名声有碍。
所以,他开始报复了。
可连成亲这么大的事情,他却要耍上自己一遭,是不是太幼稚了一些。
果然是个稀奇古怪的梦,现实中的姜彧才不会做这种六岁小儿都不屑干的事。
柳皎皎将江郁拉了拉,凑到她耳边,贼兮兮地笑。
江郁回过神,两眼盯着眼前人,此时的他才只有二十岁,但已经是少有威名的五军兵马司的指挥佥事。
他的父亲镇守西北,在他年幼之年便已经因守城而战死,其母随之而去,他由外祖父养大,平瑄帝感念其父为江山社稷做下的赫赫战功,欲行封赏。
他拒绝了,说那是父母立下的功劳,陛下为他们做的一切已经够多了,其余的他并不要。
父母去世后他便去了慕邑拜了澹台先生为师,直到十八岁那年才下山归来,很快地便得了五军兵马司大都督魏修的赏识,收了他为义子,从那时起便在都督府历练,而他从最初的小兵走到今天全都是靠着自己一人之力。
他还如梦中的那一身铁甲,甲上染着血污,分不清是谁的。
少年将军,意气风发、英姿卓越,却少了梦境里的沉着冷静,纵横沙场的霸气,怒而不发,不怒却自威。
一手持弓,腰间仗剑,头鍪将他的脸遮得密不透风,只剩下那双幽黑深邃的眼眸泛着凛冽的寒芒。
他扯下颈下带子,扯下头鍪,迈着长腿走了过来。
在梦境里那个江郁的心中,十年来时不时地便回想起这张脸:心中有丘壑,眉目做山河。
江郁看着他,似乎看了一辈子,也昏昏沉沉地过了一辈子。
后来这张脸便成了她的附骨之疽,敲骨吸髓似的,阴魂不散似的。
待走进自己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