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甘茂入蜀平叛(2/2)
听,巴蜀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司马错正色道:“进入蜀地,有两条路。一条是臣破蜀的金牛道。另一条是由楚地沿江河而上。蜀道穿越大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难以通行。然,蜀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能与我秦国关中八百里相形媲美。我们得之,即可将蜀地之民,用于征战。又可将蜀地以充国土,成为争霸诸侯的资本。中原大战,若非有巴蜀二十万之众,秦国岂能对抗楚国。得蜀地、保蜀地,不仅可以为我国征战诸侯提供兵力和粮草,还可以在战略上压制楚国。巴蜀之地也将成为我国南边一道艰险的屏障。”
张仪反驳道:“巴蜀之民,民风未开。尤其是蜀道崎岖,难以通行。蜀中虽有沃土千里,但水害灾难,发生频繁。我们得了蜀地,就要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道路,疏通河渠。昨日得之,今日亦失之。得其地,不足以扩疆土;得其民,不足以为臣。秦国与中原诸侯相争,国力有限。分散军力去巴蜀,只会空耗国力。丹阳、蓝田两役,我们正因为分兵巴蜀,导致兵力不足。秦国险些败给了楚国。”
赢疾也道:“秦相所言甚是。大国相争,靠的是兵力,拼的是国力。司马错领兵三万,攻灭巴蜀。实则是因为巴蜀两国内斗,给了我国可乘之机。陈庄叛国自立为王,形势有所不同。陈庄必会在金牛道设下重兵防守。我们派重兵去蜀地镇压叛乱,一旦,中原有战事,我国兵力也会枯竭。蜀地得之,也不能有效的管制。这一次我们平定叛乱,以后也会有人再次反叛。我们在巴蜀投入太多的兵力、财力和物力,如何与中原诸侯相争。臣思之,得蜀地,弊大于利,不如弃之。”
“王上,蜀地不能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则秦国昌盛。”司马错道:“我们攻丹阳,取汉中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巴蜀之地连成一片。我们得巴蜀即可扩充疆土,得其民,有了争霸的资本。又可在战略上压制楚国。我们放弃了巴蜀,楚国势必会取之。楚得蜀地,秦国后方不稳。如何能与天下诸侯相争。得一土,守一土。安可既得之,不守,而又割弃之。”
“好了,你们不要争了。”秦王荡道:“父王将王位传给寡人,就是因为父王相信,寡人能够守得住秦国每一寸山河。父王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巴蜀之地,怎可在寡人手中失去。巴蜀之地已经是秦国的疆土,岂能让他人所得。且不说巴蜀之地有用,亦或者没用。陈庄叛国,在蜀中自立为王,此举是对大秦的天威严重挑衅。寡人出兵平叛,亦是向诸侯宣告,大秦不放弃任何一寸山河。”
赢疾道:“王上…”
秦王荡制止道:“司马错说的不错。得巴蜀之地,即可占其地,以扩大秦疆域。又可夺其民,为秦效力。我们还可以在战略上,压制住楚国。蜀道崎岖,难以通行。我们就拓宽驰道。蜀地之风未开化,我们就辛苦一点,将大秦的东西交给他们。蜀地水灾频繁,我们就派人去疏通河道。我们若能好好管理蜀地,蜀地便可称为第二个关中。三川、齐鲁之地虽好,但诸侯国会答应吗?既然秦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国土,那么我们就要管理好已有的疆土。治理蜀地是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蜀地治理好了,回报给大秦的是我们不能想象的。争霸天下是要看得长远,我们不能鼠目寸光。”
赢疾思之,也觉得王上言之有理,拱手道:“王上说的是。臣见识浅薄,糊涂了。”
张仪见王上之意是要巴蜀,也拱手道:“王上看得长远,臣,不及万分。”
司马错喜道:“王上圣明。”
众臣也跟着喊道:“王上圣明。”
司马错道:“王上,臣愿意领兵,入蜀平叛。”
“司马错将军不要着急。入蜀平叛,寡人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秦王荡将目光盯着甘茂,问道:“甘茂,你愿意为寡人分忧,领兵入蜀平叛吗?”
甘茂闻言怔了半响,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王上会将入蜀平叛的大事交给他。以致于甘茂没有及时作出适当的回应。
秦王荡等了很久,也不见他说话,已经失去了耐心,“甘茂。”
甘茂回过神来,他明白王上是要给他建立功业的机会,忙道:“臣愿意领军入蜀平叛。”
秦王荡问道:“入蜀平叛,你需要多少人。”
甘茂沉思片刻,方道:“三万。”
“三万人马似乎少了点。”
“蜀地及秦国将士或是因为受陈庄蒙骗,或是忌惮他的淫威,暂且屈服。我们若将大军进入蜀中平叛的消息散播出去。臣相信,蜀地之民和忠于秦国的将士,必定会反叛,复归秦国。”甘茂进一步说道:陈庄杀蜀候通自立为王是为了一己私欲。陈庄不仅是秦国的敌人,也是蜀国的敌人。臣率三万将士去讨伐他,算是给他面子。”
秦王荡朗声道:“寡人在咸阳宫等着你凯旋归来的消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