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继续混在埃及(3/5)
电梯的内门是可以打开的,外面是一个如铁笼子一般的存在,先把内门打开,仔仔细细的在外面摸一圈,摸到了一个铁式把手,轻轻转了一下,铁笼门就打开了。去三楼明显比较省力,上四楼还得用力爬上去,顾淼选择了省事的方式。
刚踩到三楼的地面,电梯晃了一下。
把顾淼吓了一跳。
这要是刚刚人在里面的时候,它真的往上走,那不就是要把人夹成两半的节奏?
好在,它也只是晃了一下,然后从六楼传来了阿拉伯语的对话声。
大概是修电梯的来了。
酒店的位置不错,大门正对着的就是地中海,弧形的海湾,一侧尽头是卡特巴城堡。
世上并没有卡特巴城堡,
在秦朝白起攻打赵国,拿下光狼城的时代,这里站着的,是“陛下,奇观误国啊!”——亚历山大灯塔。
站了一千多年,到明宪宗成化十六年的1480年,它表示“老子不想上班了”,轰隆,倒也。
灯塔倒下了,土耳其人来了,当时的埃及dà_boss为了抵御土耳其人,于是,卡特巴城堡接替了灯塔的工作,继续在这里站着。
站到了1882年,被英国人轰了之后,这城堡几乎被人忘记,到二十世纪的时候,终于有人想起这玩意儿可以叫古迹啊!又把它给修复了。
现在里面本质上是一个航海博物馆。
埃及搞个航海博物馆也是挺正常的嘛,比起蒙古啊,玻利维亚啊,要科学很多。
海湾附近所有的店都关门了,只能往城市里走。
黑灯瞎火,再加上随便乱走,再加上一高兴没记路,等顾淼拿着两瓶水,打算回去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在一片家居小摆设之中,卖小铜灯的、卖绣花台布的、卖碗的、卖挂毯的……
这是哪里,我是谁,我在做什么?
别说酒店了,连海都找不到,也没有海浪的声音。
从家居小摆设市场走出去,是吃饭和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
白天不让吃饭,晚上吃饭的人乌泱乌泱,热火朝天的队伍,架在火堆上的烤肉滋啦啦的滴着油,整条街都是香味。
卖明信片的小贩看见顾淼的东方脸,热情的招呼:“明信片明信片,我亲爱的朋友,我会给你一个好价格,一套明信片300埃镑。”
当时埃及与人民币的汇率,差不多1:1.3,人民币是1.3
十张明信片要三百三十块钱人民币,这个友情价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中埃友情天长地久。
顾淼摇摇头,专心去找路,
有诗云:
曾记海边日暮,瞎走不知归路。
顾淼想回头,误入市场深处。
找路,找路,遇见奸商无数。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灯火阑珊处,遇到一个正常一点的小贩,一张明信片开价两埃镑,顾淼买了几张,顺便打听一下敢问路在何方,原来就在不远处。
顺着小贩指的方向,一路走到海边,到了海边,酒店就不是问题了。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屋子,顾淼推开窗向外张望,这才发现,
卧槽,美!
亚历山大海湾在面前弯成了一个完美的弧形,深蓝色的地中海无风也无浪,如一块海蓝宝石静静的落在海湾中,近处的礁石衬出海水的清澈,远处阳光点点落在水面,好像跳动的火花。
街上此时还没有什么人,整个城市静谧又温和。
顾淼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灯塔早就塌了,
古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也早就没了,现在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完全是一个现代化建筑,只能说它是一个在亚历山大的图书馆,与传说中的,藏有各种大神手稿的神秘所在已经不是一个概念。
大概就是在沙漠里待了两个晚上,迫切的想看看大海?
也可能是因为,顾淼自己也曾经yy过,如果亚历山大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来,跟战国七雄对上,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亚历山大没有走错路到印度……
如果秦始皇汉武帝知道奥林匹斯山上有神仙,指不定有不死药……
如果……算了,历史没有如果,太远了,中间还隔了个帝国坟场阿富汗,打得下也守不住。
亚历山大图书馆要收门票,凭国际学生证半价,
埃及有很多地方凭国际学生证都是半价,
有些怎么看都不是学生的西洋人,也拿出了国际学生证,嗯,好吧,知识无止境,
发票办证刻章找谁强?
图书馆里有空调有wifi,收门票就收门票吧,顾淼决定进去坐坐,体会一下学生时代。
果然如传闻所说,到处都很现代化,wifi的速度很快,
本来想装逼拿本书看看,却发现基本上都是阿拉伯文,不识字的文盲也只能拿出电脑,搜一下明天去哪里。
地中海都看了,怎么能不看红海。
顾淼跟摩西那个“分开红海”的人不太熟,
对红海的全部印象,来自于小时候看的第一个外国恐怖片《红海魔影》,从此对红海念念不忘。
游客会选择两个红海城市,一个叫胡尔格达,阿拉伯语的发音是:轰嘎达。
还有一个是位于西奈半岛的沙姆沙伊赫。
欧洲游客很喜欢沙姆沙伊赫,还有热衷于宗教的人也喜欢,离着那里不远就是西奈山,
传说中,上帝在西奈山向出埃及的摩西显灵,并赐给他十诫。
至今有不少信众跑到这里来看西奈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