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王玄策的雄起(8)(1/1)
第十五章王玄策的雄起(8)
类似于此的传言有很多,但总体上都是在宣扬大唐之内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而这些,却正是天竺百姓们最想要的。
众所周知,天竺这边种姓制度非常严重,种姓制度分为四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前两个是统治阶级,后两个则是被剥削阶级,但是在天竺,统治阶级毕竟占少数,而九成的人都是吠舍和首陀罗。
种姓之间不能通婚,低等种姓(指吠舍和首陀罗)没有政治特权,终生不能为官,尤其是首陀罗,这是被征服国家的国民,不但在政治上没有权利,更是连正经的职业都没有,要么就是农民,要么就是佣人,至于商人,这是吠舍这一等级的人才能干的事情。
首陀罗是最主要被剥削的等级,但却是天竺人数最多的,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计,国家百分之九十的财产都是由他们所创造,却不得不忍受着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剥削,不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以及尊重,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要说他们心里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王玄策就不相信他们一个个都是忍者,对于那些所谓的人上人就没有一点的怨言,之所以没有人反抗,那只是因为没有人去引导他们,激起他们反抗的心思罢了。
这一情况让王玄策想到了当年的吐蕃,当年的吐蕃和形状何其的相似,农奴们没有一点自由和尊严可言,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旦成为农奴,不但自己终生是农奴,就连后代子孙都是农奴,永远不会有改变的一天。
当年的大唐正是觑准了这一点,在攻上高原之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废除农奴制度,实现人人平等,承诺给农奴们应该有的过敏待遇。
也正是这道命令,大唐的征服立刻就获得了吐蕃地区百分之九十的人的支持。那些农奴们甚至为了早日得到大唐的承认,主动为大唐带路,为了过上大唐宣传中所描绘的日子,主动向大唐献上了自己最后一口粮食,那股子热情劲,就连大唐自己都有点目瞪口呆。可以说,正是这一道政策,彻底激起了吐蕃农奴们的勇气,在大唐的带领下,彻底推翻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统治。
后来吐蕃被大唐征服后,大唐也立刻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所有藏民都成为了大唐的合法公民,拥有大唐普通平民可以得到的一切待遇,可以参军,可以经商,可以学习,可以参加科考……只要你有能力,直接当官也不是不可能。
一直到现在,吐蕃都依旧是大唐最稳定的地区之一,稳定度就连长安都自叹弗如,藏民也是大唐的最忠诚的拥趸。
在大唐征服这里之后,不是没有人想要掀起骚乱试图颠覆大唐在吐蕃的统治,但这样的混乱往往还不等大唐派军过去征讨,就会主动有藏民们将他们抓起来,送到藏西都护府去领赏去——那股热情劲,别提有多高了。
人呐,就是不能比较,虽然现在吐蕃的百姓生活依旧不怎么好,依旧需要大唐每年的补助,每年依旧有不少人死于各种天灾疾病,但相对于之前的日子,现在的生活无疑就是天堂。至少相比于以前只能做一辈子的农奴,哪怕你产生再多的财富,也会被那些老爷们夺走,现在至少日子有了奔头,就算现在依旧贫穷,但只要勤劳一点,几年之后,攒一点家底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在大唐的统治下,没有人会抢走你的东西,就算有人强抢,你也可以去告官,让官府主持公道,相比于以前的求告无门来说,绝对要好的多的多。
大唐在吐蕃建立了很多学院,派遣了大量的先生过去给吐蕃孩子们免费上课,传授知识,如果家里孩子争气,考上了进士,那一家人的生活就真的是苦尽甘来,从此成为人人羡慕的官宦之家,彻底跃过龙门变成龙,飞上枝头变凤凰。
吐蕃如此,天竺同样如此。
两者之间实在是太相似了——同样都是下等人没有人权,同样都是阶级分明,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