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1/3)
很多人压根就没听过倪光南这人。这也是华夏的悲哀之一,科学家永远不如明星和商人受关注。问问现在的年轻人,你有什么梦想,要不然就是当明星,要不然就是发大财,有几个想当科学家的?殊不知真正奠定我们国家基石的人,正是那些默默无闻努力奋斗的科研人员。他们才是我们国家真正的瑰宝。
倪光南,堪称华夏科技业的奠基人,一个充满悲情的英雄。
没有他,恐怕整个华夏的it业永远到不了今天的地步------华夏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就是他参与研发设计的。
曾经的倪光南,在枫叶国国家研究院工作,年薪高达43万加元。要知道,那可是98年,就算在枫叶国,这也是最顶端的5人才能拿到的工资!
但是那时候的他毅然回国,打算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毫无保留的献给国家,开始研究起‘华夏制造’。
早在八十年代的华夏,个人计算机市场日渐萌芽的时候,那时候从国外进口的计算机价格昂贵,又无法识别汉字,没有中文操作系统,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发明了‘联想功能’,利用华夏文字中词组和同音字的特性,建立起自己的汉字识别体系,这是一项跨时代的技术研究,也就是‘联想式汉字系统’。
84年的时候,中科院创办了计算机公司,而他就被聘请为公司的总工程师,经过研究开发,向市场推出了适用于p机的第一款联想型汉卡。这‘联想’汉卡第一年就销售了三百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彻底改变了整个公司的命运,最终公司名字都改成了‘联想’。
而他在公司担任董事兼总工程师,设计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确立了联想公司的主营业务,占据了国内微机的绝大部分市场,终于在94年时,成为首批华夏工程院院士。
那个时期的联想公司势头一片大好,一跃成为了国内电脑业的龙头老大,但是倪光南却不是考虑赚更挺多的钱,而是考虑如何拥有联想自己的核心技术,希望公司全力开展‘华夏芯’工程。
但是公司高层却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只有卖出去的高科技产品才是钱,搞什么‘华夏芯’?
在那段时间,他和总裁柳传芝持续了半年多的辩论,每天的会意上两人都各抒己见,一个谈论如何赚钱,一个谈论怎么搞开发。这也不能说柳传芝错了。毕竟华科院成立联想公司,他可是干部入驻代表着官方,对他来说,创造效益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两人斗争的结果是,在95年联想公司上市前夕,这个联想公司的最大功臣,居然被免去了总工程师的职务!
而联想公司在柳传芝的带领下,步步发展,一度成为世界顶级的it公司,收购ib笔记本业务,成为华夏商界第一人。
所有的一切都在显示柳传志是正确的,倪光南是错误的。但是倪光南却也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华夏it产业规模虽大,但是利润很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pu和操作系统都不是华夏自己的。50以上的利润都是外国的。而华夏it业只占了2的利润。因此华夏必须要有自己的‘脑’和‘芯’。
为了这个目标,他加入了枫叶国华人李德磊的‘方舟科技公司’,他帮助方舟科技找钱,找政府,找任何他能找到的资源,而他却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利益,在方舟公司是完完全全的零股份。
就这样情况下,方舟一号芯片横空出世,那时媒体惊呼‘方舟一号’改变了华夏‘无芯’的历史,他们的项目也成了fu支持的重点项目。
不过谁能想到了,开始是很辉煌的,结局却无比的惨淡,尽管有了做pu的技术,芯片也做出来了,可是找遍整个华夏,居然没有一家公司有能力基于这款pu开发产品原型,没有一家企业能接!
无奈之下方舟科技又建立了硬件团队,自己做产品原型,结果原型做完又发现没有配套软件可用,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没钱!
‘方舟三号’研发经费,国家拨款538万,看起来很高,可是按照‘83课题’的项目预算要求,给科研人员的工资部分不得超过5!只有二百三十万。
接近两年的开发时间,一共六十位研发人员,每人不到四万块,算起来一个月工资刚刚两千块。而微软这样的公司每年研发费用都在千亿人民币以上!这样的情况如何竞争?
他们把自己的困难向上汇报,结果华夏永远不缺的就是‘专家’,人家说了,芯片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流片和eda工具上面,人员工资只是小头!就是不批钱。
又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这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倪光南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笑柄。
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他的话掷地有声:‘航空公司被波音、空客所垄断,总数量也可能只是数十万架而已,但全世界几十亿台智能终端,只有三种操作系统可以选择:is、安卓和inds,这种垄断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例,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垄断不打破,终端安全和大数据安全也就无从谈起,华夏要成为网络强国,必须解决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都瞧不起他,说他像个唐吉可德,活在自己的幻想里。被联想赶出去就算了,还‘不识时务’的非要搞别人不搞的东西,是做研究做傻了,书生意气、固执自私。
但是现在呢?华兴公司被技术封锁七年!
于是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