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希望 (求收藏,求推荐)(1/2)
刚刚开春的渭河虽然已经解冻了,但是整个渭河的水温仍然是冰寒彻骨的冷,沿河的百姓是最早过来的,直接都下了河,没有一点犹豫的。
孙毅小声的吩咐道:“马上带人去城里,找些生姜来,熬些姜汤,别让乡亲们病了。”
“是。”
几个衙役匆匆的赶回城去了,整个渭南的百姓已经冲到渭河旁边,现在没有朝廷的调度,一切都只能靠这些百姓们自己解决。
孙毅同时还派人去了其他的几个渭河沿岸的县,通知各地开始修筑大堤,否则如果仅仅是这渭南将大堤修好了,在上游或者下游决口,渭南同样不能幸免。
范文离回到了县衙所在地,正在衙门里歇着喘口气的时候,忽然府城来了一名官员。
“孙大人在吗?”
范文离闻言,赶紧起身说道:“孙大人去大堤口了,下官是本县县丞,不知道上官有何差遣?”
“朝廷赈灾的钦差王大人到省城了,特地派我来你们渭南这里统计损失情况的。”
一听到这个,范文离马上就来了精神,看着那个使者说道:“本县损失也很大,至少万人死伤,朝廷能拨多少赈灾粮食?”
一提这个,那个使者低了低头,这个人一看就是西安府本地人,语气瞬间就萎了下来。
“这次朝廷拨的粮食虽然很多,但是受灾面积很大,不仅仅是咱们西安府,听说山西那边也挺严重的,这样一来,赈灾的粮款,恐怕。”
范文离叹了口气,说道:“下官知道,但是好歹也得让我们有个底吧。”
“朝廷这次拨了一百万石粮食,你们渭南算重灾区,但是最多最多,十万石粮。”
范文离知道,总共一百万石粮食,但是能拨给渭南十万,这说明了这次粮食是全额发下来的,但是范文离更知道的是,这十万石粮食,恐怕远远不够。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天两天的,这十万石粮食,得让全渭南的这些百姓,能够撑到这一季的冬小麦收割,这恐怕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了。
每天这人吃马嚼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上差,您看能不能在多一点啊?这渭南少说也还有近十万百姓,十万石怎么能撑到收粮啊。”
“范大人,我们也是奉命办差,这是钦差大人说的,我们也没办法啊。”
范文离见没法多要到粮食,无奈只能派人去通知了孙毅,孙毅接到钦差已经抵达西安府原本是兴高采烈的,但是一听说竟然只带了十万石粮食给渭南的时候,孙毅的内心几乎都绝望了。
无论如何这十万石粮食,是绝对不够他们吃到收下一季粮食的,除此之外整个县城重建的费用也是一大笔的开支。
对于大明的贪官污吏,孙毅是痛恨到底的,这些贪官污吏不仅仅榨干了民脂民膏,而且将大量的白银囤积在一人的手中,导致大明的金属货币明显不足,这对没有纸币和银行的大明经济是一个巨大的制约。
孙毅现在就面临了这种大背景导致的困局,孙毅有心折腾出点动静来,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一点点的慢步走。
孙毅一接到特使抵达渭南的消息之后,就赶回了县衙,范文离在县衙愁容满面的不断地徘徊着。
“范大人,钦差特使在哪?”
“在那边休息了,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啊。”
“不急,等我见过特使之后再说。”
说完孙毅就让范文离带着自己去见特使。
见到孙毅之后,特使将文书递给了孙毅并说道:“钦差大人现在刚到西安府,不久就会开始视察了,第二站就是渭南,到时候孙大人可以亲自跟王大人说。”
“那孙某在这里多谢特使大人了。”
传达完了钦差的意思之后,这个特使就回去了。
不过孙毅已经看出来了,这个户部尚书王大人,恐怕又是一个绣花大枕头,恐怕对陕西这边的灾情没什么大用处,现在灾区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乾纲独断的人,而不是一个这样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干的人。
“大人,咱们上哪去找粮食给百姓啊。”
“这样,你马上找人去应天找荣昌的人,还有这几封信,你都按照收信人送达。”
孙毅算了算,自己手头上能拿出来的人脉也就这么几个人了,但是孙毅估计了一下,恐怕也凑不出多少粮食来,尤其是周威虎,这是孙毅能想到最近的人,但是山西那边的情况,很明显同样不容乐观,孙毅都不知道怎么跟周威虎开这个口。
连京城的震感都强烈,更何况是近在咫尺的太原府呢。
思来想去,孙毅最终还是没有把给周威虎的信寄出去,但是孙毅估计,很快还会有相当一大笔的银子会投入到灾区作为重建的费用,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这粮食该怎么办,即便是有这一百万石的赈灾粮投入进灾区,等市场恢复之后,第一个价格高涨的就是粮价。
“孙大人,卢家卢老爷派人送来了一些东西,您要不要看看?”
孙毅一愣,这卢家能给自己送来什么,但是看了之后孙毅震惊了,一个个饱满的土豆被裹在一个包裹里给孙毅送了过来。
孙毅看到这些土豆的时候,呼吸都明显紧蹙了不少,猛地抓起来对来送土豆的人说道:“这些东西,你们卢家种了?”
“回大人,我们家老爷派人种了三亩地,现在刚收下来,没成想竟然丰收了。”
孙毅激动的说道:“总共收了多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