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武风(1/2)
第九百二十三章 武风
瓦剌人轻骑千里奔袭延绥镇,来干什么呐,抢。
千百年来北方游牧民族都是这么干的,行军打仗也不带军粮,轻骑突进走到哪抢到哪。孙传庭的判断也是根据瓦剌人的习性,瓦剌人的胆子大的很,打英宗时起每每深入九边腹地,对坚城围而不攻,绕过坚城劫掠村镇,制造混乱,明军时常束手无策。
后来建州人也学这一招,辽军也是这样打的,这便是能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的战法。地方守备,祖大寿还有些拿不准,孙传庭却正色指点道,不妨转变一下想法,倘若瓦剌人真是偷袭延绥,最有可能走哪条路线。
祖大寿顿时恍然大悟,拱了拱手,这样一想竟茅塞顿开,孙大学士心思竟如此机敏,假定瓦剌人已兵临延绥,反过去推敲瓦剌轻骑的进兵路线,竟与各地传来的军报严丝合缝,一一吻合了。
当夜,孙传庭做出了一个极精道的布置,一万铁骑取刘家川渡口,断其后路,由祖大寿率两万关锦骑兵自山西渡河,驰援延安,如此一招叫做掐头去尾,孙传庭率一万骑兵断了瓦剌人的后路,祖大寿率两万骑渡河去延安,侦骑四出寻找瓦剌人的主力。
倘若瓦剌人真的奔延绥镇去了,则两路铁骑,可将瓦剌人主力歼灭在大小河流纵横的陕北。倘若瓦剌骑兵不在延绥镇,那孙传庭便顺势驻兵延绥镇,保证西征大军的后路粮道,两全其美。
翌日,清晨,大同府四门大开。
三万骑兵一路向南,一路向北,倾巢而出。
孙传庭则坐镇大同调派兵力,一队队民壮,遣散的边军老兵被重新征召,发给武器,一座座废弃的军堡,烽火台,甚至长城都被重新利用起来,大明西北边陲竟似时空穿越,重新回到了十几年前,被西北瓦剌人纵兵掳掠的年代,这也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却成就了孙传庭赫赫威名。
彻夜未眠,孙传庭揉着酸痛的额头,长身而起。
推开窗户,十一月间大同天气已极是寒冷,抽抽鼻子,便能嗅到强烈的煤烟气味。没错,正是煤烟味,随着草原塞外贸易的兴盛,山西日益附属繁华,并且未曾经历过战乱的破坏,很便便取代陕西成为西北贸易的中心,山西多煤,天寒地冻烧煤取暖,在民间日渐普遍了。
孙传庭忍着煤烟味,看向西北方,想来长城外草原上,烧煤取暖的现象更加普遍。孙大学士定定的望着西北方,心中竟有些意满自得,大明与蒙古人纷争两百四十年,他幼时便熟读兵书,史书,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主政西北,与蒙古人痛痛快快的打一场。
如今多年心愿达成了,竟让孙传庭亢奋起来,毫无睡意。
这一仗,瓦剌人偷袭九边重镇延绥镇,行踪不定,各府各县只能紧闭城门自保,任由瓦剌人在山野乡间纵横掳掠。这一幕,也不知在孙传庭梦中出现了多少回,也不知夜间无眠是,在心中推演了多少回,这西北边陲的每一个地名,每一条山川河流早记得精熟了。
孙传庭心中一阵恍惚,竟似乎回到了数十年前,蒙古人犯境的年代。
却又觉得崇祯十年的大明,这西北之地,与那时完全不同了,哪里不同却又说不上来。直到孙传庭召集大同守备将领,兵备道官员军议,才知哪里不同了,一切都与数十年前不同了呀。第一件,山西各府守备衙门,兵备道,常平仓储备充裕,为西征大军准备的军粮堆积如山。
新政后的山西府,兵备道升格成独立的地方衙门,主要负责粮草军需转运,招募,操练新兵事,职权是大大加强了。山西作为明军西征的大后方,储备的军粮足够西征大军吃两年,军械,火药储备更是充沛,一本本账目交上来,让孙传庭嘴角直抽,大明九边什么时候这样财大气粗了。
上午,正在军议时,有客到。
辽东商会,山西商会,并山西各府有头有脸的新贵们,纷纷登门拜访新到任的西北总制孙大人。孙传庭不敢怠慢,便在官厅中分批召见了这些地方新贵,在中兴的大明,影响力极大的富商土豪。孙传庭是做过内阁大学士的人,自然明白这些晋商新贵的能耐。
本以为这些地方新贵,是来给脸色,催促官兵出战平贼的,孙传庭本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敷衍一番。却未料到,这些晋商新贵竟然是来送银子的,一天时间,各家晋商竟输捐军费高达银元百万枚,一张张大额官票摆在桌上,孙传庭竟傻眼了。
百万银元就这样捐了么,充作军费,这还是抠门的晋商么。
呆了一阵,孙传庭撇了撇嘴,如今他手中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这个仗还有什么难度,高薪募兵呀。孙传庭琢磨着要在山西招募两万新兵,兵员,当以裁撤的边军老卒为主,边军老卒总比民壮强多了吧,给丰厚的军饷给安家费,估摸着这兵马就召集起来了。
募兵令一下,孙传庭才知道他错了,大错而特错了。
崇祯十年的山西,早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山西,山西之地,可是最早与辽东眉来眼去的一省,早在天启年间,山西豪强便与辽东建立了联系,山西人与辽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山西子弟在草原上做生意,做商队护卫的极多,尚武之风十分兴盛。
十年后,山西变成了什么样子呐、
孙传庭的募兵令一下山西便沸腾了,各县府自发组织民壮,自备马匹,军械,火铳纷纷聚集到县城,各地兵备道衙门,五天时间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