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皇帝的惊喜(1/2)
武珍州位于百济西南,背靠车岭山脉余脉无等山,处于荣山江上游,是百济西南大城。
三韩时代归马韩,三国时代归百济,盛产水稻和蚕丝。
做为西南沿海大城,武珍州与新罗与倭国、高句丽的海上贸易也还可以。以前太平时,每年还会有大唐的商船过来。
守着这样的一座大城的武珍州三大家族,实力还算不错的。当然,也仅仅是限于在百济西南实力还不错而已。
当天早上,武珍州城里所有的有头有脸的家族,都接到了李逍下的请柬。
“父亲,我们刚阻止人应募唐军,这刺史马上就发来请柬,估计是不怀好意,宴无好宴啊。”
一个年轻的百济公子道,这位百济公子不过三十来岁,年富力强,却很有见识。他从二十来岁,就开始随自己家族的商船去过许多地方,不但走遍百济各城,还去过新罗和倭,还去过高句丽,甚至曾经过去中土大唐,见识过西面大国的强盛。
比起一辈子都只呆在武珍州的父亲,这年轻人对大唐充满警惕。
可是他的父亲却只是呵呵一笑。
“你多虑了,那个李逍不过是个软蛋。我观察了他许久,他入城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可是你见他这半个多月做了什么事情?什么也没做,整天不是缩在州衙里,就是带着部下骑马出城游猎,我听说这人在长安城里,是唐国皇帝的宠臣,这样的人不过是凭着皇帝的宠爱而坐上刺史这样的位置的。”
“父亲,可不能小觑唐人。我王就是因为不听朝中有识之臣劝谏,才会非要联盟高句丽而对抗唐人的,因此才会有我百济如今连失三十余城啊。”
“放肆,大王也是你能非议的?”
不管儿子怎么劝说,老头都没放在心上。他觉得薛仁贵和苏定方才是比较让人畏惧的,那两人一言不和说杀人。前任武珍州刺史就因顽抗不降,城破后就被他诛光全族了。
但李逍嘛,太嫩太软弱了。
这样的人,怕啥。
“父亲,如果要去,请让孩子多带些护卫随同。”
“不必了。”
········
帝国都城,长安。
大明宫在无数灾民的努力赶建下,已经大体成型。
李治每天都要来看看,越看越满意,他都已经有些迫不急待的想马上搬进这座新宫了。
住在太极宫里,总让他心里不太自在,就好比前朝堂上全是元老们一样让他不自在。
“大明宫能否再加紧一下,朕能否在新宫过新年?”
几位陪同的宰相见皇帝如此急迫,都不由的皱眉。
大明宫可不只是一座宫殿,这是一个宫殿群,甚至不比整个太极宫要小。
这样大的一个宫殿群,数十宫殿,几千间房间,可不容易的。
“陛下,眼看秋意渐凉,寒冬将至,应当让各地灾民陆续返乡了。否则,如此多的灾民聚集在京畿,冬天会很麻烦的。”
“是啊,如今天气凉快还好,灾民们随便哪搭个窝棚都能暂住,可一待天冷,那时无屋居住的灾民,一场大雪就能冻死无数。更何况,现在回去,也能把家里的地收一收,不管多少也能收一点,还得准备耕种,不能再耽误明年的春播。”
另一位宰相则说府库里钱快用光了。
“陛下,大明宫主体已经修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可以稍放缓下进度也没关系的。”
可宰相们越这样说,李治越听不进去。
“再加把劲,一口气修完岂不更好?”
“陛下,府库无钱呀。”
“钱呢?”
“东征、救灾、修大明宫,处处皆要钱啊。”
李治很不喜欢听这种话,朕富有天下,怎么就没钱花了?
可大臣们不管你高不高兴,要想再修宫殿,那就得有钱,可现在钱快用光了。
气的李治甩袖而去。
回到太极宫里,李治还是气呼呼的。
他想不明白,他怎么就没钱了。
武氏临盆在即,肚子越来越鼓,看皇帝不高兴,便在旁边劝说。
“缓一缓也没关系的,今年修不好,明年总能修好的,也不急于这一时。”
“朕就是不想再住在这里了,这宫里不太干净。”李治说道,‘你即将生产,朕想让你也早点移居新宫,让我们的孩子在新宫里降生。’
“可恨的是那些相公们,再有十万贯钱就能修好新宫,可却偏偏不肯掏这十万,还非跟朕说府库空虚,朕就不相信,难道朕的国库里,就连十万贯也没有了?”
武氏提醒皇帝。
“府库可是朝廷的,那里肯定还有不少钱,但用钱的地方也还多。而陛下能用的是你的内府库,而内府库里现在确实拿不出十万贯了。”
李治不说话了。
虽然他确实是皇帝,可大唐的皇帝其实也不是那么随心所欲的,哪怕他把元老们都赶走了,可宰相们依然还是拥有很大的权力。这大唐的天下,是宰相与皇帝共治天下,并不是他一人说了算。
就好比国库,国库里的钱就不是他说了算,而是朝廷管着,是那些相公们说了算的。
他真的能用的随心所欲的,是自己的小金库,可小金库里现在十万贯都掏不出来了。
“陛下,登州那边有快奏到。”
“登州?什么快奏?”
“百骑司关于蓝田县子的奏报。”
李治一听蓝田县子四个字,皱眉,还以为李逍又惹什么事情了。
“是好消息。”
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