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攻心为上(1/2)
皇太极中计退兵,众人皆是大喜过望,唯有祖大寿面无表情,尹集见状连忙上前问道:“祖将军可是再担忧皇太极不会上当,派出清军进城?”
李倧笑道:“那清朝信使不是已经回去报信了吗?说是后夜会带清兵入城,到时候只要我等打开城门,祖将军趁机在城内埋伏,待到清兵入城之后,便可将落下千斤坠关上城门清兵一网打尽!况且就算是不成,我们也争取了几日时间!祖将军又何必闷闷不乐?”
祖大寿起身轻声叹息:“本将只是在担心朝内的战况,清兵十万大军入关,不知如今情况如何!朝鲜始终是小局是胜是败与抗清大局无碍,终究得看朝内!”
李倧连忙劝说道:“天朝良将辈出,更有皇上坐镇京师,清军定然无功而返。”
祖大寿默然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一连两日,清军都在南汉山城五十里之外,毫无动静,祖大寿便抓紧时间整理守城器械。等到第三天深夜之际,祖大寿与李倧、尹集等人带着手下将士在城内等候,清军却根本没有派人前来,此时众人才明白皇太极果然没有中计,惋惜的叹息一声,直到天边微微亮起,众人在各自散去。
第二天清晨,城下突然有数千正黄旗清军骑兵打着皇太极的旗号出现在城下,只见皇太极穿着明黄龙纹铠甲策马亲自来到城下五里之外。
正当明军紧张戒备之时,清军中突然有一骑奔至城下,仰头向城头上大喝道:“吾奉大清皇上诏令前来,祖大寿祖总兵可在?”
祖大寿抬手让明军收起弓箭,从女墙上露出头来,向城下清兵喝道:“本将就是祖大寿,两军阵前,皇太极找本将有何贵干?”
“我大清皇上想请祖总兵出城一叙!”清兵道。
祖大寿闻言一愣,城头上的明更是忍不住惊呼不已。不过辽东军与东北的清军往来寻常,倒是也知晓敌酋皇太极对祖大寿十分欣赏,曾经数十次在各种场合夸赞祖大寿。
只见皇太极突然命身边的清军后退十余里,只带两名多尔衮、岳托两人留在原地。
祖大寿伸手拍着女墙,眯着眼睛与城下的皇太极相对而望。良久之后,才轻声叹息一声,随即喝道:““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正朔唯有我大明,三本将乃大明总兵官,世受皇恩,岂能与清朝皇帝会面!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休要再胡言乱我军心,速速退下,否则本将一声立下,万箭齐发,定要将你射死于城下!”
“我既然敢孤身前来,又何惧一死,况且祖总兵一世英雄,岂会因此杀我?”清兵哈哈大笑也不气恼,又拱手向祖大寿道:“祖总兵不愿出城也罢,吾皇曾言若是祖总兵不愿出城,便要我替皇上传话。
自大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如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
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命令,尽自己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
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城下五里之外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
祖大寿闻言一怔,随即离开城头,不再露面。
那传命清兵见祖大寿毫无反应,此刻明军更是举起朝他举起鸟铳、弓弩,只得无奈退回皇太极身边。
“皇上,奴才办事不利,未能劝服祖大寿出城,请皇上惩罚!”清兵在皇太极面前下马跪下,请罪。
“汝奉朕命冒死前去,何罪之有!”皇太极亲自扶起他,感叹道。
清兵脸上露出一抹感动,眼中隐隐有泪光浮现。
皇太极上马之后,准备离开之时,又遥遥看了南汉山城一眼,叹息道:“三国演义中曾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朕如此对待祖大寿,下次若是他战败落于朕手,总该投降了吧!”
岳托连声道:“祖大寿若是能投靠我大清,一旦明朝时局有变,那辽东便可取之!”
“还会有机会的!”皇太极禀声道,随即又悲戚十足心里痛惜不已,扶面而叹:“阿济格战败,伤亡数千人之巨,扬古利竟然当场战死,想不到我大清竟然被明军如此重创!”
多尔衮昨日听闻朝内传来的战报,说是阿济格入关被明军大败,不仅一无所获损兵折将,还被明军阵斩超品公扬古利,也是大吃一惊。
不过此时见皇太极忧心忡忡劝说道:“皇上不必忧心,我大清将士若论武勇十倍于明军,听闻是明军新造的火器及其凶猛,加之又有秦良玉之白杆兵助阵,阿济格不识之下方才有此一败。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下次我等有了防备,明军再想这般取胜,绝无可能!”
皇太极摇摇头,心里想到十几年前的浑河之战,明军也是由白杆兵与善使火器的戚家军配合,当时努尔哈赤亲自带兵,还久攻不下,若不是后来得红衣大炮相助,加上戚家军弹绝,只怕胜负不可说。
皇太极如此注重红衣大炮,与那一战给他留下的印象不无道理!
“既然战场上得不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