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零章 横扫如卷席(四)(1/2)
西元277年十月,杜预在南阳郡宛城誓师,开启了季汉对东吴的征伐。
十五万大军一路南下,过新野,下邓县,非常顺利的来到了襄阳。
这座城市的历史地位不必多说,历来南北对峙,南方守住襄阳便可保有半壁江山。若是襄阳丢失……想想后世的南宋吧,那真的一瞬间土崩瓦解。
襄阳这个地方,在汉末三国时代,是汉江与淯水、比水等诸多河流交汇之地。水网密布不说,汉江在这里得到诸多河流的汇入,水量陡然增大,江面变宽。东吴的水军可以沿着汉江直流而上,在这一段江面进行驻守。
汉江之北,是樊城。汉江之南,是襄阳。而且水量充沛的汉江在流经这里的时候,绕了一个大弯。把南边的襄阳给包裹了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半岛。这种地形,对于防守一方来说,真的不要好处太多(合川钓鱼城,上帝之鞭折断处的地形,也是这样的一个半岛地形)。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孙皓不放弃襄阳还是对的:襄阳这个地方,对于南方势力来讲实在是太重要的。襄樊双子城在手,北方的军队想要南下,不拿下这里,其战场就被局限在了汉江流域。对于南方的命脉长江来说,就无法产生威胁。
“启禀将军,我军前锋部队已经抵近樊城城下。该城有大队东吴守军。观其旗帜,守将应该是吕睦吕季仰。”
“呵呵呵,当年礼部尚书在建业要求孙元宗交出吕季仰,以此作为我大汉交还孙吴宗室的代价。嗯,那次应该是把吕季仰给吓坏了。所以,谁都可能投降,就吕家人不会投降。这孙元宗还是有识人之明的。”
这一次汉军的先锋是霍在的儿子霍彪。这是他第一次在以前晋国的大将麾下做事。对杜预这种不直接就事论事,而是要扯很远的风格极不适应。不过人家到底是自己现在的顶头上司,所以这会儿也不好直接硬顶。
“将军,末将已经派人在樊城城外挖掘了壕沟。可惜这里的地下水太浅,挖下去不到一丈土层就有大量的地下水涌出。因此,昔年我大汉在雒阳用上的堑壕围城,估计是用不上了。”
“嗯,南方的地理大都是如此。昔年大司马的堑壕围攻之法看来多半是不能用了。”
“那将军,我们应该如何破城?”
“破城?本将为何要破了此城?”
“那将军,不破此城,难不成我们直接越过汉江南下?可是这粮道?”
“呵呵呵。”同样的,这也是杜预第一次率领季汉的将士出征。以前在晋国的时候,上下尊卑极为明显,统帅发令,基本不需要解释。下面的低级将领和士兵只有埋头执行。
而季汉方面,由于以前国力弱小,所以将帅一心非常的重要。因此,从诸葛亮起,姜维,关彝,领兵作战,都要尽可能的和下属将领反复沟通,把事情讲清楚。
更何况,现在的这位霍彪,可是大司马府第二人霍在的儿子啊。
“中郎将,我来问你。这汉江有多宽?”
“襄阳附近较宽,约莫两千余丈。襄阳上游三十里处有很狭窄的江面,只有百余丈。”
“所以啊,我军只要在江面狭窄处树立起投石机,吴狗的水军是不敢靠过来的。如此,我军便可安然渡河。”
“将军说的无错。但是我大军渡河后,这粮道?”
“呵呵呵,樊城到底是小城,最多能装下两三万兵顶天了。我分出五万人驻扎在樊城脚下,那吕季仰能耐我何?”
“我军兵力远胜敌军,如此做倒也妥当。只是我军渡河后?”
“我军渡河后自然去取襄阳。襄阳是大城,敌军要守御起来可就难得多了。岂不比单单攻击樊城要容易得多?襄阳若是拿下,樊城岂能独存?”
“是这个道理,如此,末将无异议。”
“嗯,那本将就划五万人给中郎将,由你替本将看好樊城可好?”
“末将领命!”
十月初三,杜预与霍彪分兵。然后向西逆着汉江而上,走出约莫三十余里后,在一处江面偏窄,投石机射程能够全覆盖的地方架起浮桥。十万大军遂安全的渡过了汉江。
然后,杜预又率军东返,于十月初五抵达襄阳城下。
作为数十年来曹魏抵御南方敌对势力的桥头堡,襄阳当然算得上是城高墙深。
此时坐镇襄阳的,乃是鲁淑的儿子鲁睦,这一年不过二十五岁。
按照孙皓的部署,襄樊两地一共有国家军队五万人。其中有三千水军横亘在汉江之中,保障汉江两岸两城之间的交通来往。剩下的步兵,吕睦带了三万东吴国家军队和三千吕家私兵人守樊城。而鲁睦这边,只有一万七千国家军队和三千鲁家私兵。
两个年轻人,一个因为祖上偷袭了关羽而不敢降。一个因为自己的父亲在涪陵郡死得极其惨烈不愿降。所以,孙皓很是放心的把他们顶在第一线,就是看中了他们坚定的抵抗意志。
可惜,到底是年轻人。面对杜预这样老谋深算的家伙。只是一个简单的迂回侧击,就让这支兵团的大部分军队失去了作用。
十月初四,杜预的先头部队渡过汉江后,马上派出一支板甲枪兵和一支轻骑兵衔枚急进,迅速的占领了襄阳城北的滩头阵地:我确实无法掌控汉江上物资、兵力的往来。但是你樊城的士兵要想过来支援襄阳,麻烦先打一场登陆战!
登陆战?从孙策去世开始,尤其是周瑜去世之后。东吴的步兵、骑兵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